新華社華盛頓9月11日電 (國際觀察)“9·11”15周年:美國反恐何去何從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周而捷 15年前的2001年9月11日,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機,兩架撞塌美國經濟象征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一架撞毀美國軍事象征五角大樓的一角,還有一架因乘客反抗墜毀——其原本可能的撞擊目標是美國政治象征白宮或國會大廈。約3000人在此次襲擊事件中喪生。 反恐自此成為美國常態。但15年過去,美國人發現,反恐陷入僵局,漫漫未有窮期。美國更安全還是更危險,未來反恐何去何從,成為這個大選年的爭議話題。 兩個“永不” 15年來,美國朝野對“9·11”事件的心態,濃縮在這樣兩個“永不”里:永不忘記,永不重演。 “永不忘記”,15年一以貫之。從襲擊發生之日,美國媒體就將其定義為“第二次珍珠港事件”,把“9·11”稱為“新國恥日”。年復一年,從聯邦到州縣,從軍隊到警察,從學校到社區,各種紀念活動實際成為一場又一場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今年是節點年,氣氛更為濃厚。美國總統奧巴馬專門發布文告,設定連續3天的全國祈念日。 “永不重演”——不允許美國再度發生“9·11”式恐襲。美國知名記者史蒂文·格里爾說,美國從政者知道,民眾不會原諒第二次“9·11”。15年來,美國政府對可能有助于防范恐襲的舉措總是綠燈放行,耗費逾萬億美元。為了反恐,美國需要綜合運用戰略、政策、金融、網絡、技術、人才,也由此創造了一個提供成千上萬就業機會的產業。有專家稱,美國出現了“反恐-工業復合體”。 本月民調顯示,逾九成美國人至今清楚記得“9·11”事件發生時自己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某種意義上,對美國人來說,2001年9月11日這一天已持續15年,且遠未看到結束之時。 |
相關閱讀:
- [ 09-11]“9·11”事件15周年 國際反恐需要“新藥方”
- [ 09-11]反恐民警江邊散心反救人 泥人照刷爆朋友圈
- [ 09-11]美國反恐戰略失當失策:攪亂中東殃及盟友難奏效
- [ 09-10]回家是對是錯——阿富汗百姓眼中的美國“反恐戰爭”
- [ 09-09]中老首次聯合反恐演練在云南舉行
- [ 09-08]美“9·11”事件調查委員會主席稱美國陷入反恐僵局
- [ 09-06]廈舉行“九八”安保反恐演練 啟動社會治安防控響應
- [ 09-02]探秘廣州特警訓練基地 大批高精尖反恐武器曝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