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郭城)歷時5天,總行程2000多公里,穿越3市(州)2區4縣,一支年輕而充滿朝氣的新聞采訪團50余人,為了重溫紅色記憶,在紅軍長征80年后的今天,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穿隧道、過架橋,一邊重走長征路追尋長征足跡、弘揚長征精神,一邊深入田間地頭、走街串巷,眼看、耳聽、筆記,為革命老區群眾脫貧致富、青山綠水促城鎮化發展的生動故事所觸動…… 在采訪出發儀式上,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劉沖對大家說,組織全國網絡媒體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了解基層實際、體驗農村生活,是希望編輯、記者們既要磨煉意志、培養團隊,更要學習體會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并通過形式多樣的新聞報道反映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與新實踐。 此次,2016年“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采訪活動引起了海內外網民的廣泛關注與強烈反響。據中央網信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9月6日17時,與活動相關的信息總計55937條,其中新聞報道19091篇,微博貼文35260條,論壇貼文1105條,微信公眾號資訊583條……此次,新浪微博還開設了#長征路上奔小康#和#筑夢長征路#兩個“微話題”,閱讀量已突破4.6億(其中#長征路上奔小康#閱讀量達1.8億,#筑夢長征路#閱讀量達2.8億)。 革命老區印刻紅色記憶 在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恭城書院,一間不顯眼的木房子,不僅是通道會議的舊址,而且在紅軍長征路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的一次緊急會議,曾攸關中央紅軍命運的生死抉擇,黨史上稱之為“通道會議”和“通道轉兵”。當年,正是毛澤東的力挽狂瀾,并在周恩來、王稼祥、洛甫、朱德等人的支持下,紅軍才改變了進軍方向,西入貴州終于擺脫險境。 在通道會議舊址外,懷化芋頭村村民楊通興坐在木板凳上對記者說:當年,紅軍長征途徑這里時,恰好是隆冬12月,村民們發現很多戰士沒有鞋穿,赤著腳趕路。戰士們不進農戶家門,即使獲贈財物,也必會留下大洋。之前不了解情況紛紛“逃難”的村民們先后回到家中,自發捐給紅軍糧食,還給戰士們編草鞋、幫火把……人民子弟兵,軍民魚水情,在革命老區至今仍能找到其溯源。 在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碑、紅二方面軍長征紀念館,紅軍長征的感人故事,讓人們仿佛回到當年那個火熱的革命年代。 在賀龍紀念館、賀龍故居與賀龍公園,不僅詳細記錄了賀龍元帥的戎馬生涯和人生風采,還有他鬧革命用的“兩把菜刀”等生前用品。 脫貧離不開致富帶頭人
“政府出資幫我們建立了侗錦傳習所,現在已有200多名侗族女孩在石培云(左一)等100多位老織娘的傳授下,學會了編制侗錦、走向幸福。”湖南省侗錦博物館館長歐瑞凡(左二)向記者介紹。 在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采訪中,央視網記者意外發現了兩位“致富帶頭人”:皇都侗文化村藝術團團長歐俊樓和侗錦博物館館長歐瑞凡。 作為湖南省級侗族大歌傳承人,歐俊樓和妻子楊煥英二人攜手同心,不僅將自己小家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對整個村寨的發展、侗民族文化傳承、皇都的旅游發展等做出了突出貢獻。從1995年一個最初只有十幾名演員的農民業余劇團,每場演出僅有8元酬勞,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專職演員50余人、群眾演員100余人的侗歌侗戲專業藝術團,將侗族原生態歌舞文化打造成了通道縣“百里侗文化長廊”最亮麗的風景。 湖南省侗錦博物館館長歐瑞凡向記者介紹,在政府幫助出資建設的侗錦傳習所里,現在已有200多名侗族女孩跟隨100多位老織娘學習傳統手工藝——編制侗錦。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皇都侗文化村村民、今年69歲的織娘石培云手捧五彩侗錦對記者激動地說:“以前靠種地賣菜每年才三四千元,現在織侗錦每年能賺4萬左右!”傳承絢麗侗錦,編制幸福生活,如今已成為年輕一代織娘的中國夢。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如今三年過去了,十八洞村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精神面貌、思想追求也悄然發生改觀。 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支書龔海華說,如今十八洞村的生態旅游,除了干凈的住宿環境和可口的農家飯菜,還有免費的互聯網可用,家家通Wifi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放棄廣東高薪、已返鄉3年多的帥小伙兒楊斌,別看是1989年生人,他和村民楊遠潮在盤古電商CEO符長杰的幫助下,已成為十八洞村電商服務中心的骨干,通過互聯網將美麗的古村落與繁華的世界緊緊連在一起,日夜堅守的他們,篤定家鄉未來必將打開富裕的幸福大門。 網絡媒體人見證幸福路 今年27歲的十八洞村村民楊斌(左)在盤古電商CEO符長杰(右)的幫助下,更加篤定家鄉富裕起來的那天“指日可待” 5天2000多公里,一路走來,記者們在“長征路上奔小康”的采訪中驚喜不斷。 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經驗已從花垣縣推廣至整個湖南。花垣縣“復制推廣”十八洞村的經驗,2013年以來實現減貧2.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7.8%,2015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1373元。花垣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提供的《十八洞村精準脫貧工作情況》中寫道:“我們確保2016年底前,全村剩余的75戶貧困農戶264個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并光榮地摘掉貧困村帽子。” 1992年,武陵源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此,張家界人民因地制宜,在調結構、轉方式的道路上,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牢牢握住綠色生態金字牌,依靠旅游立市的戰略,打開了這座湖南省地級市——張家界全新的未來。 數據顯示,張家界市2016年上半年旅游全線飄紅。1至6月,張家界市各景區(點)共接待游客2210萬人次,累計同比增長37%,高于2015年同期19.2個百分點;實現旅游總收入197億元,累計同比增長44%,高于2015年同期14.8個百分點。總體增幅,創建市28年以來最高,居同期全國同類城市第一。 據悉,目前從張家界市區到武陵源風景區的張家界武陵山大道,將投資37.1億元進行提升改造,從目前的雙向2車道,拓寬為雙向的城區段6車道和景區段4車道。同時,總投資約10億元的張家界高鐵站,也將用3年建成。 然而,這些不過是一路上,記者所見所聞的一小部分。 有人說,80年前,紅軍在長征路上不畏強敵、驍勇善戰,依靠軍民魚水情,最終贏得了全面勝利。今天,脫貧攻堅戰就像是“再出發”,紅軍成為黨的好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帶領人民又一次投入到新時期的戰役——脫貧攻堅戰之中,依靠黨和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依靠人民奮發圖強、勤勞實干,沒有理由不相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將實現。 |
相關閱讀:
- [ 09-12]【網絡媒體"走轉改"】特色產業奔康致富 震區舊貌換新顏
- [ 09-12]【網絡媒體走轉改】謹記習總書記囑托,加快四川脫貧步伐
- [ 09-12]網絡媒體走轉改“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采訪活動湖南站綜述
- [ 09-10]網絡媒體走轉改:藤編手藝人織造的致富路
- [ 09-10]【網絡媒體“走轉改”】安順場:當年紅軍勝利場 如今全民奔小康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