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創新,完善現代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觀察之二
2016-10-05 20:35:24?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陳暉 |
分享到:
|
從試點推全局 ——“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以試點“識水性”,讓點與面結合起來,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制度超越”的路徑 全面深化改革之風,吹活了上海自貿區這池春水。 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合資道路運輸公司、第一家獨資游艇設計公司、第一家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獨資醫療機構等……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一系列“第一”紛紛落戶。外媒稱,這是上海繼浦東開發開放之后又一次巨大的發展機遇。 “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自貿區更深層的期待。從投資管理到貿易監管、金融創新,上海自貿區已有35項制度在全國復制推廣,而自貿區也成為開放新格局中的重要棋子。 “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這樣強調。以試點“識水性”,讓點與面結合起來,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制度創新”的路徑。 從試點開始的“制度創新”,確保了改革的穩定性。有人說,中國內部不同區域,發展階段“相差超過一百年”。這樣的情況,讓改革的推進尤須如“烹小鮮”一樣精細。戶籍制度改革,從中小城鎮開始,推及全國多地,最后“包抄”特大型中心城市;醫療體制改革,從公立醫院改革入手,從醫保體制改革破題,最終形成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這樣的路線圖,讓改革在有序、穩定的軌道上推進,防止激進的“休克療法”損害公眾利益。 從試點開始的“制度創新”,確保了改革的操作性。以司法體制改革為例,先在東、中、西部選擇上海、廣東、吉林、湖北、海南、青海等6個省市試點,試點面不斷擴大,最終將在全國范圍展開。同時,中央深改組在27次會議中有19次涉及司法改革的部署和貫徹,并發布了司法改革實施方案,保證了改革由點到面的推進。在探索中突圍——形成可復制的經驗——上升為制度成果——最終大范圍鋪開,這樣的鏈條,降低了風險成本,讓改革蹄疾步穩向前推進。 改革行至中流、挺進深水區,最考驗的是“識水性”。今天,“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邏輯并未過時,但注重協調和精準的頂層設計愈發清晰。全面深化改革的近三年時間里,在頂層推動與基層探索的互動中,一項項爭論許久、充滿風險阻力的改革,得以告別停滯、重新出發;一個個多年難有突破、實質進展緩慢的創新,得以沖破藩籬、形成機制。 幾十年前,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就曾預測:中國可能“有意識地、有節制地融合”中國與其他文明的長處,“其結果可能為人類文明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起點”。 縱觀世界歷史,真正強大的國家,無一不是制度文明的集大成者。60多年社會主義實踐,前半程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這個制度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后半程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只有順應變革,與時俱進,才能永葆生機”,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上的閉幕辭,道出了中國人對改革創新的理解,也道出了全球治理機制變革的方向。讓全面深化改革與制度創新相輔相成,我們一定能夠用制度護衛13億人民的美好未來,為人類貢獻更有價值的中國方案。(記者范正偉、李浩燃、張鐵) |
相關閱讀:
- [ 10-04]深改組1000天 習近平以“堅定不移”推動“日新月異”
- [ 09-28]破局開路一千天——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綜述
- [ 09-28]新華網評:全面深化改革還有哪些“硬骨頭”?
- [ 09-28]新華社評論員:為改革夯基壘臺 讓發展積厚成勢
- [ 09-28]深改組1000天:全面深改釋放民生紅利
- [ 09-24]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航程 中央深改組成立1000天
- [ 09-24]一圖讀懂|全面深化改革千日"成績單"
- [ 09-03]習近平: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開拓更好發展前景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