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8日電(徐倩)在全國一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背景下,國慶期間,從9月30日至10月7日晚間,共有包括北京、天津、蘇州、成都、鄭州、無錫、濟南、合肥、武漢、深圳、廣州、佛山、南寧、南京、廈門、珠海、東莞、福州、惠州、佛山在內的20個城市出臺了樓市新政。 密集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對市場來說猶如“霜降”,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熱點城市成交數據顯示,主要監測的城市中日均成交面積環比下滑48%,超九成城市環比出現回落,僅韶關成交上升,各線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從同比來看,熱點城市中,廣州、深圳成交面積同比上漲489%、105%,而北京和南京則分別下降34%和14%。在長三角城市中,之前熱點城市南京和蘇州的成交量均迅速滑落。 南京、蘇州成交量“速凍” 在一、二線重點城市中,北京成交量下滑最為突出,環比成交面積下滑92%,同比成交面積下滑34%。 這與北京率先出臺調控政策相關,9月30日,即國慶假期前一晚,北京市連夜出臺樓市調控新,包括購買首套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對擁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自住房的,無論有無貸款記錄,首付款比例均不低于50%;購買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這些政策被業內認為“北京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政策”,也為各地調控政策的升級提供了“范本”意義。 在北京調控政策出臺,此前被譽為樓市“四小龍”而熱點二線城市也相繼出臺加強版的調控政策。 以南京為例,在相繼出臺了限購、“寧十三條”、限貸等調控政策之后,南京樓市成交量“速凍”,國慶7天只認購了1307套新房,與去年同期2851套相比,下滑超過50%,創下了近5年來的新低。 來自南京網上房地產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南京市新房成交已有110449套,日均成量套數約400套,創下歷史新高。國慶首日,市場依然很火,當天新房認購達497套,成交149套;升級版新政亮相后的首日,樓市認購量卻出現大幅回落,10月6日和10月7日認購套數僅為37套和33套,滑落至“冰點”,是南京繼2011年后,5年來國慶期間成交量最低的一次。 不僅是南京,10月3日,蘇州連夜出臺升級限購、限貸的政策,從10月5日開始,蘇州五大區每日成交量不足百套,9月5日至9月7日分別為95套、44套、28套,而在限購、限貸政策前,蘇州樓市日成交量均過千套。 “各個城市間的政策會產生疊加的效果。從國慶長假期間的成交量來看,市場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下滑,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大部分市場的成交量跌幅已經超過了30%?!?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四季度將迎“市場拐點” 記者注意到,經過國慶期間調控政策的出臺,目前限購城市迅速從8個增至20個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蘇州、鄭州、成都、濟南、無錫、合肥、武漢、南京、廣州、深圳、佛山、廈門、東莞、珠海、福州、上海、三亞、杭州。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后續一些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部分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都會有收緊政策的可能。例如,青島、南昌、長沙、重慶、太原、昆明、西安、嘉興、寧波、常州等城市。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本次房地產調控堪稱史上最嚴。各地步調一致、態度堅決、政策嚴厲,并有央媒引導輿論,可能是各地落實最新中央精神,建議重視此次調控決心?!拔覀兣袛喾康禺a小周期趨于結束,這一輪房價上漲接近尾聲?!?/p> 對于未來房價的走勢,張大偉預計:“四季度成交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今年在成色十足的‘金九’之后,‘銀十’的成交量會有一個明顯的下調。政策收緊后,房價將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預計漲幅或將收窄。”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從房地產市場趨勢來看,本輪調控政策在今年10月初集中發布,北京、深圳、蘇州、南京、廈門、合肥等城市較為嚴厲,市場率先調整極有可能會從上述城市開始。按照房地產周期判斷來看,6-8個月之后也就是2017年年中開始,伴隨著供應量的增加,預計明年上半年市場去化周期會進一步回升至12個月以上,個案價格有可能會在2016年年中出現下調,尤其是本輪樓市上漲幅度較大中高端樓盤以及“地王”頻出的板塊極有可能率先降價。屆時,上述城市甚至更多的調控城市將進入市場調整期,調控效果將顯現。 |
相關閱讀:
- [ 10-08]福州加碼調控樓市 啟動限購提升首付比例
- [ 10-08]“京八條”為樓市去虛火 黃金周二手房成交降9成
- [ 10-08]房產稅并非抑制樓市泡沫必殺技
- [ 10-08]多城市黃金周期間出臺樓市調控政策 因城施策
- [ 10-08]國內樓市新一輪調控收緊 限購限貸為核心內容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