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進行時 2016年10月1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習近平對文藝工作十分重視,歷次講話中也反復提及自己的文藝情緣。 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梳理習近平讀書的生動往事。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從小立志,“一物不知,深以為恥” 兩年過去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這篇講話仍然讓人印象深刻——總書記太博學了! 回顧一下這篇講話: 說歷史,從古希臘的神話寓言,到俄羅斯、法國、英國的文學大師,習近平如數家珍。 引作品,從中國的詩詞歌賦,到外國的史詩巨著,習近平信手拈來。 談理論,從《文心雕龍》到魯迅、列寧,習近平深入淺出。 再讀讀習近平歷次重要講話,這種印象就更深了。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講了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 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講了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 講經濟,習近平把一些主要學派說得明明白白。 論政務,習近平對古羅馬的“塔西佗陷阱”作出深刻闡釋。 這樣深厚的積淀,都是長期以來讀書不輟形成的?!耙晃锊恢钜詾閻u”,習近平從小就給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 今年77歲的陳秋影曾擔任習近平初中時期的語文老師。在她的印象里,習近平不愛說話但酷愛讀書?!罢n本上的文章不能滿足他,就常常請老師推薦讀物。” 習近平不滿16歲就下鄉插隊,學業中斷。行李簡單,書卻有沉甸甸的一箱。在村民的記憶中,習近平經常邊吃飯邊看“磚頭一樣厚的書”。 這是1973年上山下鄉時期,習近平(左二)在陜西延川縣。 新華社發 習近平說:“當時的文學經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薄艾F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p> 正是這樣不斷從書中汲取營養,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習近平。 從典籍汲取營養,“警句能背下來” 習近平說:“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p> 五六歲時,他就在母親的影響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那時看了“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小人書,“精忠報國”四個字,成為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文革”時,習近平一家搬到中央黨校住。按當時的要求,中央黨校需要把書全集中在科學會堂里,習近平常幫人搬書。搬書的過程中,他就挑一部分留下來看。習近平后來回憶說:“那段時間,我天天在那兒翻看‘三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來?!?/p> 習近平曾告誡省部級干部,“人心似鐵,官法如爐”。意思是任人心中冷酷如鐵,終扛不住法律的熔爐。這句話就出自《警世通言》。 “三言”的作者是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當過福建寧德的壽寧縣知縣。那里是福建最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是山路。馮夢龍去時,一路翻山越嶺,走了好幾個月。習近平在寧德任職時,經常一連數日坐著吉普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常常顛得連腰都直不起來,有時腰疼得下不了車。在不通公路的偏遠山區,他就踩著泥濘濕滑的危險山路步行進去,其中有個鄉叫下黨,他從早上7點半走到中午12點多才進到鄉里,受到最為熱情隆重的歡迎,鄉里百姓說他是“到過這里最大的官”。 講起這段經歷,習近平說:“一個才高八斗的封建時代知縣,怎么千辛萬苦都去,難道我們共產黨人還不如封建時代一個官員嗎?” 習近平發表二〇一六新年賀詞時,人們注意到他辦公室的書架上擺放著一本《智囊》,作者正是馮夢龍…… |
相關閱讀:
- [ 10-18]習近平會見蒙古人民黨主席、國家大呼拉爾主席恩赫包勒德
- [ 10-18]王毅談習近平主席訪問柬埔寨、孟加拉國并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
- [ 10-18]習近平訪柬埔寨孟加拉國 拓展“一帶一路”之旅成果豐碩
- [ 10-18]習近平為扶貧攻堅戰加油 脫貧進入"更快更準更強"節奏
- [ 10-18]攜手規劃金磚國家發展新藍圖——記習近平主席出席在印度果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