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88年,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下鄉調研時和群眾一起參加勞動。 新華社發 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長年浸潤也使習近平有很高的文學素養。 1990年7月15日,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作了《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 認真讀讀這首詞。觀其氣,開闊磅礴,意境雄渾;察其情,一字一句,感人肺腑。從格律到語言,深得詩家三昧。 文藝與從政,“有一些通行的規律” “文藝與從政雖然‘隔行如隔山’,但是也有一些通行的規律。”習近平這樣說。 文藝工作,習近平強調最多的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他反復講,文藝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創作。這樣的作品,習近平最為重視,也讀了許多。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重點提了柳青的《創業史》。 1982年,作家王愿堅曾對習近平講到柳青。說柳青辭去縣委副書記職務,并定居陜西長安縣的皇甫村,蹲點14年,《創業史》很多素材就是從14年的農村生活中得來的。 王愿堅對習近平說,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省的一個文件發下來,他會知道他的房東老大娘是哭還是笑。如果你們對人民的心聲能了解到這個程度,那對施政是不是很有幫助呢?習近平說,你說得太好了,我一定謹記這句話。 30多年后的2015年6月,習近平到貴州考察。來到遵義,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以人民“是哭還是笑”作為判斷政策好不好的標準,這句話習近平一刻沒忘。 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習近平結識了作家賈大山,并結為摯友。賈大山最讓習近平感動的地方就是他對人民的熱愛。習近平說:“賈大山有的時候顯得很‘天真’,如果聽到一些他覺得褻瀆真理的事情,他就坐不住、睡不著,就要問我為什么會這樣。你給他解釋清楚了,他就很高興。” 這是1983年,在河北正定辦公室里的習近平。新華社發 習近平重視為人民的文藝,不僅常讀,更從人民立場出發去創作。他曾以“哲欣”為筆名在《浙江日報》專欄上發表了232篇短論,以平等交流的語氣,及時回答現實生活中群眾最關心的一些問題,淺顯易懂地講道理,很受歡迎。群眾說這是“用大白話,談大問題”。 文學溝通心靈,“文藝是世界語言” 習近平認為,文藝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互相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他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許多年輕時讀過的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那一代人受俄羅斯經典的影響很深。”習近平喜歡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在梁家河的山溝里看這本書,那種感受很強烈。他喜歡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喜歡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更是給了習近平不少啟迪。 俄羅斯電視臺主持人采訪習近平時,曾問及讀過哪些俄羅斯作品。習近平對俄羅斯作品一一列舉,令主持人驚訝:我們俄羅斯好多人都沒看過這么多。 |
相關閱讀:
- [ 10-18]習近平會見蒙古人民黨主席、國家大呼拉爾主席恩赫包勒德
- [ 10-18]王毅談習近平主席訪問柬埔寨、孟加拉國并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
- [ 10-18]習近平訪柬埔寨孟加拉國 拓展“一帶一路”之旅成果豐碩
- [ 10-18]習近平為扶貧攻堅戰加油 脫貧進入"更快更準更強"節奏
- [ 10-18]攜手規劃金磚國家發展新藍圖——記習近平主席出席在印度果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