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債是房企的重要融資渠道 低廉的資金來源是頻繁制造高價地的推手 官方嚴控“廉價”地產公司債? 昨日,一則關于“交易所疑似‘一刀切’式暫停地產公司債”的消息在債券市場間傳播。據媒體報道,多名券商債券發行人士表示,交易所暫停了地產企業公司債的發行,其中包括已經拿到無異議函的項目。昨日,一名券商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樓市調控的背景下,雖然符合標準的地產公司債仍在正常審核發行,但地產公司債的發行確實愈發趨嚴,上交所對發行項目的窗口指導也變得更加嚴格。 項目及土地儲備三四線超50%視為“風險” 據了解,9月下旬,交易所對房企進行分類管理,先滿足準入標準,然后按照規模等指標繼續分類。新政的準入門檻為主體評級AA級及以上,且滿足四個條件:1.境內外上市公司;2.省級政府、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屬房企;3.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4.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營非上市房企。 達到準入門檻后,房企以5個關鍵指標作為分類。5個指標包括:最近一年末總資產小于200億元;最近一年末營業收入小于30億元;最近一年末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負值;扣除預收賬款后資產負債率大于65%;存貨中,開發產品、開發成本、土地儲備于三四線城市占比大于50%。 若觸發一項及以內為“正常類”,觸發兩項為“關注類”,觸發三項及以上為“風險類”。對正常類,交易所會給予正常審核;對關注類,房企需要更詳細的信息披露,細化到項目具體細節,進一步明確契約條款或增信;而對于風險類,原則上不予受理,需要增信達到AA 級以上,再按照關注類審核的要求進行審核。 “廉價”公司債推動房企制造高價地? 交易所為何收緊房地產企業的公司債發行?此前,有分析師表示,房地產企業的公司債是房企的重要融資渠道,其低廉的資金來源是頻繁制造高價地的推手。 統計顯示,從2015年初到今年9月,國內公司債累計發行數量3400多只,其中房地產行業就達到了1800多只,占比接近54%;發行額方面,房地產行業公司債發行規模15017.33億元,占比發行債券總額比例超50%。這意味著,房地產行業公司債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占總比均過半。 公開資料顯示,僅今年8月份以來就已有包括中天城投、寶鷹股份、陽光城、新城控股等7家內地上市房地產公司發行公司債,合計規模達239億元,占同期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總規模的47.7%。房地產行業在公司債方面的主導地位比較明顯。與房企大量發行公司債相對應的是,地產企業公司債的利率屢創新低。券商研報指出,目前房企公司債成本的普遍水平在4%-7%之間,發債就相當于賺錢。如中海地產、保利地產兩家央企發行的公司債利率水平僅3.4%,萬科3.5%,金茂3.55%等,其成本之低甚至接近了“國債”的水平。這意味著開發商通過發行公司債獲得了巨量的廉價資金,進而推動土地市場的火爆。 收緊公司債或將給火熱的土地市場降溫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家取得高價地的房企均在債券市場上保持了活躍的身影。以融信為例,其今年以來的債券市場融資包括:3月22日,融信完成發行第一批私人公司債券,本金額5億元人民幣,為期3年,年利率7.5%;4月29日公告稱,完成發行第二批私人公司債券,5.5億元,為期3年,年利率7.4%;6月24日公告稱,完成發行第三批私人公司債券,10.5億元,為期3年,年利率7.52%;7月29日公告稱,完成發行第四批私人公司債券,29億人民幣,為期3年,年利率5.8%??梢哉f,在銀行對高價地的貸款收緊之后,債券市場已經成為制造高價地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野村中國地產研究部主管高劍鋒表示,某些房企規模很大,但負債率和現金流存在某些問題,因此應對房企發債進行明確和嚴格的細化。在市場下行時,企業的現金流本身就會出現短缺情況,此時如果投資者要求贖回債券,則企業的現金流將遭遇很大壓力。 昨日,“交易所疑似‘一刀切’式暫停地產公司債”的消息沒有得到權威部門的證實,但地產公司債發行的收緊卻正在成為事實。樓市調控波及地產公司債?收緊公司債無疑將影響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鏈,其對樓市將產生何種影響?多名券商人士表示,收緊公司債難以對樓市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無疑將給火熱的土地市場帶來降溫效果。 文/本報記者 朱開云 |
相關閱讀:
- [ 09-30]證監會批復滬深交易所發布實施公司債券簿記建檔指引
- [ 09-07]交易所收緊公司債發行標準 房企先“中槍”
- [ 06-28]融信發行10.5億第三批私人公司債
- [ 06-28]中南建設計劃非公開發行30億元五年期公司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