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今天上午發布手機消費維權專題報告,指出目前手機消費投訴集中在質量、軟件、增值服務、售后服務等五方面,一些經營者對處在“三包”期內的手機出現的問題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導致消費者退、換、修的權利得不到落實。 質量 被指“人為造成” 質量問題包括:無法正常開關機、按鍵控制失靈、音量不正常、外殼掉皮、裂損、充電器不工作、屏幕顯示異常、系統運行速度慢、通話信號差、非正常斷線、掉線、電池待機時間短及水貨、組裝機、翻新機、劣質配件等。 -案例 王先生購買手機使用3天后鎖屏并無法收到QQ信息,李先生購買手機后剛用一天,就發現手機指紋解鎖無法使用,但經營者分別以“人為造成”和保修卡損壞為由拒絕退貨。經消協調解后,最終兩名消費者都得以退貨。 增值 使用設置多重門檻 經營者賣手機時會經常向消費者推銷會員卡、延保卡、通信套餐等增值服務,但消費者真正使用后發現,會被設置多重門檻。 -案例 一消費者購買手機時,經營者稱可辦理一個號碼并贈送600元話費,但事后發現其辦理的號碼實際上是個合約套餐,話費在使用完后仍會繼續產生費用。消協人員認為,經營者已構成了虛假宣傳,最終經營者不僅退貨,還承諾將合約套餐予以過戶。 售后 一個半月修不完 售后服務表現為:不明示故障原因亂收費、小病大修、久拖不決維修次數多、維修時間長、部分移動電話沒有實現全國性保修、有些過時機型的移動電話出現質量問題不能及時更換配件等。 -案例 孟先生參加營業廳存話費送手機活動,手機使用不久后就出現黑屏等問題,但歷時一個半月手機仍未修完,消費者因此未按時繳納電話套餐費用,產生違約金30元。經營者卻以手機配件購買需要時間為由拒絕承擔,經消協調解,消費者換得一部同型號手機,違約金也由營業廳支付。 “三包” 找理由能推就推 一些經營者對處在“三包”期間卻出現問題的手機以各種理由拒不執行手機“三包”規定、故意不作手機維修記錄、不按規定提供備用手機、移動電話價格下調后出現質量問題,經營者以現價來處理退換貨事宜,明顯的質量問題仍要求消費者檢測鑒定等。 -案例 劉女士購機4天后,手機頻頻死機并經常自動關機,商家表示需返廠檢測,拒不退貨。經消協調解,最終商家退貨并退款。 軟件 新機就得重新刷機 手機軟件問題表現為:惡意扣費、預裝軟件無法卸載、系統軟件泄露用戶信息、后臺運行耗費數據流量等。 -案例 消費者王女士購買手機15日后發現,手機不能充電,看視頻時手機發熱,王女士到售后維修點檢測被告知是軟件問題,需要重新刷機。王女士提出更換新手機,遭到拒絕,經消協調解,最終得以退貨。 建議 維修車間可開放 中消協指出,手機出現問題時,經營者應高效幫助解決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將責任推給售后。維修站點應在店面顯著位置張貼維修價格,有條件的維修站點可向消費者開放維修車間,讓消費者實時看到手機維修狀況。此外維修點還應減少維修周期,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及服務水平。 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采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采取召回措施的,經營者應承擔消費者因商品被召回支出的必要費用。 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要查看手機的通話、短信、圖片等儲存內容是否有記錄,防止“新”手機之前被使用過。此外,三包憑證、發票、維修記錄一定要保存好。每次維修取機時,消費者可要求維修人員在三包憑證上填寫維修記錄,并簽字蓋章。 本報記者 楊濱 D044 |
相關閱讀:
- [ 10-25]中消協發布網約車體驗報告 近7成體驗者無法取消訂單
- [ 10-25]中消協:網約車部分駕駛員安全意識不強
- [ 10-24]中消協就老虎傷人事件發聲:高危游覽項目僅發警示不夠
- [ 10-21]中消協受理Note7用戶投訴
- [ 10-13]中消協:望電商雙11期間不虛假宣傳、不價格誤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