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8日訊(顧華寧 記者 陳淋)“2017年,中國將按計劃在海南文昌發射“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軟著陸月球后將用自動取樣器采集月壤和巖石樣品,放到返回艙里面返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10月28日在成都理工大學校慶60周年學術專場報告會上透露。歐陽自遠還說,作為中國首個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將主要在著陸區開展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 在28日下午題為《中國的探月夢》的學術報告會上,歐陽自遠院士從各國神話中的月亮傳說談起,圖文并茂地向成都理工大學師生們展示了月球的起源、現狀以及演化過程,他指出,關于月球的起源,目前國際公認的是大碰撞學說。碰撞的證據來自阿波羅計劃帶回來的月球巖石,其中所含的氧同位素組成比例與地球的地幔幾乎完全一樣。 歐陽自遠還結合“嫦娥一號”的探測成果、“嫦娥二號”的使命與拓展試驗、“嫦娥三號”及嫦娥工程的后續發展介紹了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他介紹,“嫦娥五號”作為中國首個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的探測器總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他表示,隨著探月工程的進展,我國目前已初步具備持續開展太陽系探測的能力,將在未來以火星探測為切入點,對火星開展全面系統的探測,評價改造火星成為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可能性與實施步驟。同時,我國還制訂了開展金星、太陽、小行星、木星系統與木衛二等天體的探測目標、方式、技術方案與路線圖。 歐陽自遠院士遺憾地表示,自己作為地質學家沒有機會親自登月安放一臺地震儀器監測數據,但他希望在場大學生們都能積極參與到中國的探月工程中來,多提創新性問題,多設計創新性實驗,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讓科學造福全人類。 |
相關閱讀:
- [ 09-14]趙雅芝穿白色薄紗長裙邀月 網友:仿佛看到嫦娥(圖)
- [ 09-14]俄羅斯舞者長春上演水中“嫦娥奔月”
- [ 08-01]“嫦娥三號”最新科研成果:首證月球沒有水
- [ 06-11]嫦娥四號2018年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
- [ 06-09]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嫦娥四號將去月球南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