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標就萬事大吉了嗎? 符合國家標準不意味著對健康沒影響,標準需要糾正和更新 前不久,記者的朋友外出游玩,住宿的賓館剛裝修過,一進房間就能聞到非常刺鼻的味道。朋友幾次三番向前臺反映,得到的答復都是“剛檢測過,所有項目都達標。”找來經理投訴,對方直委屈,“按國家標準,家具和建材的甲醛含量確實都沒超標呀。” “標準”和“鼻子”為啥不一致?專家指出,確實存在家具和建材單獨檢測符合標準,但實際使用環境超標的情況。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技術科學系教授趙彬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前期檢測使用的檢測艙與用戶房間的大小不同。當居民把多個單獨檢測合格的家具搬回家,由于空間大小改變、家具密度增加,造成疊加污染,現場測量結果就超標了。 標準與感受不一致,到底該聽誰的?“真正影響空氣質量和百姓健康的,不是含量,而是單位時間的散發量。而目前國標中判定是否超標的根據是建材和家具的甲醛含量,這本身就需要改進。”張寅平打了個比方,將高濃度甲醛放入密閉容器,此時含量超標,但在容器封閉的情況下甲醛并不散發,對空氣質量沒影響。此時,把容器中的甲醛去掉99%,含量的絕對值達標,但把蓋子打開,剩余1%的甲醛散發出來,就會對室內空氣造成負面影響。 張寅平表示,當年制定標準時,由于一些編制者對甲醛散發的認知有限,因此選擇用萃取法檢測,這樣比測量散發速率更簡便。但隨著技術發展,測量散發速率已經完全可行。“歐美的最新標準,就是用環境艙法來測量甲醛的散發速率。我國目前正在修訂標準,推薦使用環境艙法檢測家具甲醛含量。” 如果擔心室內甲醛超標,找誰檢測才能放心?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找專業的檢測機構,但鑒別機構是否“靠譜”,還應認準資質證書。一般來說,檢測室內甲醛含量的操作流程如下:找到專業機構的聯系方式并進行預約,機構會派人上門,用儀器采空氣樣,檢測每立方米的甲醛含量。專家特別提醒,空氣樣要拿回實驗室用不同方法分析,所以很少當場出結果。因此,對聲稱“當場出全部檢測數據”的機構,要謹慎甄別。 到底該怎么防治? 開窗通風+輔助手段只能部分去除,若想治本還應從源頭控制 對付甲醛,目前人們常用的清除辦法,是開窗通風+輔助手段,后者包括使用具備除甲醛功能的凈化器、除甲醛噴劑、活性炭包吸附,以及光觸媒新技術等。但這些“輔助方式”自身存在局限,專家對此一一做了分析。 “凈化器除甲醛確實可行,但針對的是已經釋放出來的甲醛,建材中尚未分解的甲醛依然存在。”宋廣生表示,在選擇空氣凈化器時,很多人迷信外國品牌,其實,國外甲醛污染問題并不嚴重,這項技術反而是國內研究得比較多。但目前PM2.5過濾器技術比甲醛吸附技術更為成熟,除甲醛還是空氣凈化器的附加功能。 家中常備的活性炭包在吸附甲醛方面表現如何?“活性炭本身對甲苯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強,對甲醛的吸附能力弱。”宋廣生說,“活性炭吸附甲醛需要前提條件,那就是甲醛必須活化,僅僅放個炭包很難去除。而且隨著使用時間增長,炭包的吸附能力會飽和,即使用炭包來吸附其他污染物,也需要通過暴曬等方式進行‘重置’。” 甲醛消除劑、光觸媒等技術依靠化學反應去除甲醛,雖然有效果,但可能產生有害副產物。“光觸媒利用的是氧化還原反應,在紫外光照射下,讓二氧化碳等碳氫化合物分解甲醛,其本身無害。但如果空氣中有氯離子、氮氣或者其他元素,就會形成副產物,對人體健康有害。”張寅平說,“現實中,我們很難保證室內空氣不混進其他成分。” 揮發時間長,危害大,難去除,對甲醛污染,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從源頭上消除。宋廣生建議,國家應該制定新標準,把含有脲醛膠的建材從百姓家中清除出去,用無甲醛添加的新材料替代。 “無甲醛添加”不等于“零甲醛”。樹木本身有微量甲醛,所以實木地板也并非“零甲醛”。對百姓最關注的教室污染問題,專家建議,應對教室專用家具做出規定,禁止使用脲醛膠。宋廣生還提示,由于車輛內部空間狹小,即便較少的甲醛含量也會對人體造成較大影響,必須采取措施清除。 |
相關閱讀:
- [ 08-22]室內含約300多種污染物 PM2.5吸入量為室外4倍
- [ 07-05]北京異味操場再起風波 政府版報告被指選錯甲醛測試標準
- [ 07-04]貴州抽檢床墊過半不合格 部分產品甲醛嚴重超標
- [ 05-10]吉林學生疑甲醛中毒續:部分輕癥返家 官方繼續排查
- [ 05-10]吉林一學校學生集體甲醛中毒 官方稱學校宿舍檢測合格
- [ 12-02]飲料瓶裝甲醛 工人當“冰紅茶”喝下身亡
- [ 12-02]建材老板飲料瓶裝甲醛 工人以為冰紅茶喝下死亡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