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李曉喻)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當天,中國國務院4日對外公布《“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再度向世界展示減排決心。 應對氣候變化早已刻不容緩。《巴黎協定》生效后,正確的方向已經明朗,以更快的速度抓緊行動似成大勢所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2015年是有現代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而這一趨勢仍在持續。該規劃署執行主任Erik Solheim警告說,如果現在不采取更多行動,“我們將為本可避免的人類悲劇感到悲哀。” 在此情況下,身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中國在《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力爭部分重化工業2020年左右碳排放率先達到峰值;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費比2015年下降15%;煤炭消費總量2020年控制在42億噸左右,推動霧霾嚴重地區和城市在2017年后繼續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 除明確“時間表”外,官方還描繪了“軟硬兼施”的“路線圖”。從中,中國把減排落到實處,實現綠色發展的決心清晰可見。 根據《方案》,各省(區、市)要將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政府工作報告;要加強省級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完成情況的評估、考核,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考核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要切實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方案各項任務落實。 在具體措施上,《方案》提出,要鼓勵綠色出行,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運輸工具,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鼓勵垃圾分類和生活用品的回收再利用,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智能型垃圾自動回收機;推廣綠色建筑,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50%。 |
相關閱讀:
- [ 08-24]青海:2020年初步形成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 [ 08-18]甘肅實施五大重點節能工程
- [ 08-17]低碳發展戰略的中國實踐
- [ 08-17]低碳引領綠色戶外活動
- [ 08-17]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十二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現場考核的通知
- [ 06-30]廈門在綠色交通建設上領先全國 將投放280輛新能源公交
- [ 06-29][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各地:堅守綠色底線 推動轉型發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