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航運業持續低迷的影響,今年新造船訂單大幅減少,近半造船訂單遭撤銷,未來幾年大多數船廠將面臨無船可造的局面,造船業正步入“寒冬”。 克拉克松全球首席干散貨分析師亨利特·范·尼凱爾克表示,2015年至現在的BDI指數表現比1985年以來更低,體現了這個市場無比糟糕的狀況,運力過剩嚴重,以至于今年有42%的造船訂單被取消。干散貨市場估計到2018年僅有0.25%的增長。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造船完工249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1%。承接新船訂單185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93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8.1%。 新接訂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由于今年的超大型礦砂船訂單,實際上絕大多數的船廠沒有新接訂單。4月,中國礦運有限公司簽訂了10艘40萬噸級超大型礦砂船(VLOC)的建造合同,合同總金額約55億元人民幣。5月,招商輪船與工銀租賃分別與中船重工集團和揚子江船業簽署了4艘和6艘40萬噸級VLOC的新造船協議。 “2016年至今僅有675份訂單合同,僅有2030萬總噸,其中60%的訂單是超大型礦砂船,訂單數同比下降了70%,僅有359份船舶訂單是2000總噸以上的。新造船投資額同比下降了59%,2016年至今僅有240億美金投入新造船市場。其中,112億美元投入郵輪領域。在集裝箱船投資領域,遠低于去年的157億美元的投資額。”世界領先船級社機構之一DNV GL的分析師指出,新造船市場已經觸及30年來最低點,投資人收緊腰包是新造船市場滑至低點的重要原因。 2015年的新造船未交付率僅為32%,到2016年這個比例已達到44%,延遲交船和取消訂單的情況數量增多。形成造船業的“寒冬”的主要原因還是航運業運力過剩。“目前全球干散貨運力過剩率達30%以上,集裝箱運力過剩達25%,油輪運力過剩達20%。今年初BDI和CCFI雙雙跌至歷史新低,BDI只有290點,CCFI也只有 632點。”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近日公開表示。 繼韓進海運陷入破產以后,韓國三大造船公司之一的大宇造船也深陷困境。10月31日,韓國政府宣布,將不會再向陷入財務困境的大宇造船提供更多國家援助。11月1日,大宇造船宣布,10月底已有超過1000名工人的辭職申請,白領工人占比超過七成。年底前,公司還將裁撤2000名工人,以確保用工總數從6月末的12699名降至1萬名以下。 11月2日,大宇造船又宣布,由于完成年度接單目標的可能性不大,計劃在年內通過資產出售再募集額外的7000億韓元(約合6.1億美元),其中包括價值約為3000億韓元(約合2.6億美元)的員工宿舍。這意味著大宇造船的自救計劃價值將增至6萬億韓元(約合52.2億美元)。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大宇造船承接船舶訂單9.8億美元,同比下降77.6%,完成年初制定接單計劃的15.8%。9月末,其手持訂單金額合計350.9億美元,商船、海工、特種船分別為162.6億美元、139.1億美元、49.2億美元。 麥肯錫的報告稱,大宇造船2020年將以負10%利潤率經營,現金短缺將高達3.3萬億韓元,在韓國三大船企中,繼續存活的可能性最低。業內人士表示,大宇造船目前的境況是全球造船業的一個縮影,隨著新接訂單量的不斷下滑,更多的船廠將面臨無船可造的局面,造船行業整體危機一觸即發。 ? |
相關閱讀:
- [ 06-17]兩年隱藏17億元虧損 韓國大宇造船涉做假賬受調查
- [ 06-13]光明日報:中國出版要有造船出海勇氣
- [ 05-12]韓媒稱中國占據全世界造船業一半訂單
- [ 05-12]韓媒:中國造船業奪全球市場半壁江山 達49.3%
- [ 05-12]中國造船業超日韓成世界第一 訂單占全球一半
- [ 05-04]韓造船業訂單量斷崖式下滑 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