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國不少地區農民反映糧價過低、收益過少,賣糧難不斷出現,農民叫苦不迭。與此同時,國外主要糧食品種價格大幅低于我國,價格明顯倒掛。《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采訪糧食進口企業以及相關業內人士了解到,當前我國糧食進口量維持在高位,且在糧食進口中話語權缺失、行業協會組織較為松散等問題值得警惕。業內人士認為,亟須強化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以保護農民利益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糧價倒掛:3萬公斤玉米堆在場院舍不得賣 “往年玉米都是2.2元/公斤,今年一公斤也就1.6元,又降價了!”山東省章丘市種糧大戶張保華說。記者了解到,一方面農民感覺國內“糧價過低”,價賤傷農;另一方面,與國際糧價相比,我國糧價仍處于高位。 近期,我國部分糧食品種價格持續走低,讓不少農民感到揪心。張保華這幾天老皺著眉頭:一個月前秋收時約62畝地產出的3萬公斤玉米堆在了他家場院。因為價格不好,他一直沒舍得賣。去年162畝地產出的9萬公斤玉米直到今年年后才賣掉,價格不足1.8元一公斤。 記者了解到,農民感覺國內“糧價過低”,然而與國際糧價相比,我國糧價仍處于高位。比如,前幾個月我國小麥價格要比進口同品質小麥每噸高823元,大米每噸高790元,玉米每噸高428元。 全國政協常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陳錫文認為,2012年起,我國出現大量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現象,有四個原因: 一是農業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土地、資金、勞動力價格快速上漲,導致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2008年后政府最低收購價逐步超過市場價格。一些重要農產品如小麥、大米、玉米、大豆等,政府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價已明顯超過國內市場定價。 二是國際糧食市場價格下跌。以美元計,今年年初的價格和2012年底相比,小麥和大米價格大約下跌三分之一、大豆價格下跌40%、玉米價格下跌45%。一漲一跌,中國的糧食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市場。 三是人民幣匯率總體上升。中國加快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今年年中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和2005年相比,上升了25%,這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糧食進入中國、折算成人民幣后,價格下降了25%。 四是全球經濟疲軟造成礦產品、能源產品等大宗產品價格明顯下跌,不僅降低了大量消耗能源的農業生產成本,也使生產燃料酒精的玉米、生產生物柴油的油菜子回歸糧油市場。油價下跌還導致國際海運價格暴跌,進口糧食到岸價更低。 基于這種情況,我國不少農民已經開始“供給側改革”。由于去年行情不好,種糧大戶張保華今年少種植了20多畝玉米,并且在今年玉米收獲后,他將80多畝玉米當作青貯飼料賣掉了,價格是720元/畝。“青貯飼料不僅價格好,還省心。” 張保華說,農業現在國際競爭激烈,中國農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成本高昂,現在進口玉米價格比國內還低,必須要轉型了,中央今年指導農業農村工作文件上的名詞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事實上,張保華已經走在了周邊農民的前面。在村民眼中,包地20多年的張保華精明、“跟得上形勢”。他不僅較好實踐了國家鼓勵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了質量和單位效益,在農作物管理方面,他更是費了不少心思。 新的一年,除了提高農作物的管理水平,張保華打算繼續加大青貯力度,“進軍”糧食加工業。“農業利潤薄,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可以提高糧食的利用率,利潤會高出不少,也不耽誤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張保華說。 進口高企:低價“洋糧”仍在沖擊國內市場 記者了解到,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庫存處于歷史最高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賣糧難、糧賤傷農等現象,但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進口大量增長,低價“洋糧”仍在沖擊國內市場。 記者走進香馳控股有限公司下屬企業山東香馳糧油有限公司時,不遠處六個巨大的儲糧罐高聳矗立,特別惹眼。剛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經卡車卸下后,再由傳送帶緩緩輸入糧倉中。 香馳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鵬告訴記者,企業年加工大豆300萬噸,今年1-9月進口大豆195萬噸,預計全年進口大豆260萬噸,貿易額12.6億美元。“去年進口大豆249萬噸,應該說這幾年的進口量是每年都在遞增的。” 價格方面,張鵬表示,目前國內外大豆差價為800-1000元/噸。今年4-8月份,美國大豆價格從850美分/蒲式耳漲到1180美分/蒲式耳。漲價原因一是中國需求強勁,二是國外大豆減產,三是金融機構炒作。 山東渤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民營企業中大豆進口加工量最大的,董事長舒忠峰告訴記者,公司2012年到2016年大豆進口量都呈現遞增趨勢。2012年到2015年這四年的進口數量分別是354萬噸、405萬噸、525萬噸、579萬噸,2016年截止到現在已經進口超過了688萬噸。 濟南海關統合統計處統計分析科科長劉賽分析認為,前三季度山東省糧食進口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一般貿易進口占比超9成。前三季度,山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糧食1295.3萬噸,占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94%。 二是民營企業主導進口。前三季度,山東省民營企業進口糧食1000.5萬噸,占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72.6%;外商投資企業進口237.3萬噸,國有企業進口140.6萬噸。 三是巴西、美國和東盟為主要進口來源國。前三季度,山東省自巴西進口糧食527.5萬噸,自美國進口444.3萬噸,自東盟進口241.9萬噸,上述三者進口量合計占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88.1%。 四是大豆進口占比超7成。前三季度,山東省進口大豆1029.4萬噸,占同期山東省糧食進口總量的74.7%;進口木薯240.8萬噸,進口谷物及谷物粉62.6萬噸。 不少專家認為,不止大豆,我國食用油、花生等進口量也處于高位,而谷物中的玉米、小麥等進口量也在攀升。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8169.4萬噸,同比增長14.4%,如果加上谷物,2015年糧食(大豆+谷物)進口量達到了1.3億噸。 |
相關閱讀:
- [ 11-08]草坂國家糧食儲備庫加快建設
- [ 11-08]省糧食局召開黨組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 [ 11-07]多省份糧食銀行陷“三無”境地 跑路冒進風險凸顯
- [ 11-02]省糧食局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 [ 10-31]安徽探索“糧食銀行”模式 緩解農民儲糧賣糧難
- [ 10-26]省糧食局組織新入職人員接受警示教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