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政治與法律學院副院長 王四新 一、關于排擠外企的問題 外企對《網絡安全法》擔心的方面很多,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擔心網絡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等網絡安全審查制度,會給企業帶來這樣或那樣的負擔。在這個問題上,首先是對外企、中企一視同仁的,不存在“排擠”之說。 任何企業都不應忘記,一切服務或產品都要以滿足安全需要為前提。否則,假如一個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安全隱患,還不允許所在國對其進行必要的安全審查,這就是典型的特權思想,是想游離于法律之外的錯誤思想。這種想法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行不通。 我們注意到,美國或其他國家或地區不少采取了類似的網絡安全審查措施,甚至有些是限制措施更嚴厲。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都對進入本地的中國企業以國家安全名義實施多種類型的檢查審核措施,導致有些中國企業至今無法進入其市場。因此,有些歐美國家憑借自己的想象對《網絡安全法》中的安全審查制度說三道四,顯示的是“傲慢與偏見”,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二、關于解讀隨意性強的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立法、執法領域涉及的變量和遇到的問題之復雜,遠遠超過互聯網之前的任何社會階段。許多情況下,立法機關只能根據網絡復雜的實踐、不斷變化的情況,適時、適度采取治理措施。因此,某些外媒夸大指責《網絡安全法》有“隨意性”并不成立,而是完全出于在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下立法的實際需要,出于給執法機關審時度勢地、因地制宜地執法創造更好的條件,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 三、侵犯公民表達自由權的問題 互聯網為公民行使表達自由的權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為個體更好地行使和享有這些權利和自由提供了最好的技術手段。這一切,都必須以網絡正常運營、安全運營為前提條件,否則公民享受的權利和自由都將化為烏有。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這個地方不是想說什么就可以說什么,想傳播什么就傳播什么,如果其言論或其他的傳播行為傷害到了他人或網絡空間的安全,同樣需要負法律責任。 因此,《網絡安全法》明確了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強調通過具體的措施來確保網絡運行的安全,對于實名制堅持“前臺匿名、后臺實名”原則,不影響用戶隱私,正是為了更好地保障網絡空間的秩序和大多數公民的自由。 |
相關閱讀:
- [ 11-13]中外套路都一樣,為何一些外企偏對我國《網絡安全法》格外不安?
- [ 11-08]探討《網絡安全法》出臺的重大意義
- [ 11-08]“拆除”網絡法外之地 網絡安全法強化標準筑牢行業發展根基
- [ 10-11]習近平繪制網絡強國藍圖 網信事業造福國家人民
- [ 09-26]國內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五成孩子不加父母微信
- [ 09-25]網絡安全“攻防戰”:“魔”“道”大盤點
- [ 09-24]青少年樂學網絡安全知識 爭當"四有好網民"
- [ 09-24]網宣周"協同聯動"引共鳴:拒絕開放也換不來持久安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