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四川西昌11月22日電(記者李國利、王婷)22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這個中心航天發射活動已突破百次,同時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紀錄。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于1970年12月,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等航天發射任務,是我國發射衛星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發射軌道最高的航天發射場。自1984年執行第一次發射任務以來,先后將100余顆國內外航天器送入太空,創造了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等中國航天史上10多個“第一”。 ——1984年4月8日,隨著首顆試驗通信衛星升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成功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國家; ——1990年4月7日,“亞洲一號”成功發射,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步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國家; ——2000年至今,20多顆北斗導航衛星相繼入軌,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07年5月14日,中心成功發射“尼日利亞一號”通信衛星,首次實現我國整星整箭出口;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順利起飛,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圓。 據中心總工程師王澤民介紹,組建46年來,中心已實現從發射單一型號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火箭、從單射向發射到多射向發射、從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發射多軌道航天器、從發射國內衛星到發射國際商業衛星、從每年2-3次發射任務到年發射能力達到15顆等的重要躍升。 “嚴格的質量管理是航天發射的制勝基因,是確保成功的重要法寶。”中心安全部副部長尹紹平說,中心不僅具備了擔負常態化高密度衛星發射任務的能力,還創造出自1997年以來78次航天發射連戰連捷的世界航天發射紀錄。 46年來,中心逐步形成了厚實的專家、01指揮員、分系統指揮員、系統工程師和加注團隊等群體,80%的參試人員勝任2個以上崗位。中心副總工程師毛萬標表示,正是有了這支人才隊伍,中心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58項,掌握了多星多箭并行測試發射、“零窗口”發射、低溫推進劑大流量加注等核心技術。 2017年,10多顆衛星將從西昌發射升空。中心安全部部長林玉南說:“站在新的起點上,西昌航天人將繼續刷新中國航天新高度,朝著更高更遠的深空進發。” |
相關閱讀:
- [ 11-19]13條專家建議關注氣象衛星應用與國際合作
- [ 11-17]東山首次放生攜帶“衛星定位儀”綠海龜
- [ 11-15]日本將發射宇宙輻射帶探測衛星 探索其形成之謎
- [ 11-14]覆蓋南海!港媒稱中國衛星移動通信智能手機亮相
- [ 11-11]鄭州一生態園內山溝被垃圾填平 衛星監控形同虛設
- [ 11-11]揭秘中國脈沖星試驗衛星:或成最“忙碌”衛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