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 突出先導性支柱性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最終要落到現代產業新體系的構建上。“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不是簡單地看統計口徑的歸類、規模,關鍵看其在產業鏈、價值鏈中所處的環節。”省黨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分析說。 如何發展新產業?省黨代會報告指出了明確路徑: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聚焦細分行業和領域,推動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規模發展;先進制造業要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品牌化方向,推動智能制造快速發展,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 “江蘇是全國率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省份,已有較好基礎。”省黨代表、省發改委主任陳震寧介紹,江蘇省正在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發展思路、目標導向、重點路徑均作了優化調整,“更加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中心’‘一基地’建設,主動順應新經濟發展趨勢”。比如,適應創意經濟發展大趨勢,新增加“數字創意產業”;適應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形成的巨大市場空間,將“海洋裝備產業”拓展為“空天海洋裝備產業”;適應能源生產和消費變革需求,將“智能電網產業”“新能源產業”整合提升為“新能源與能源互聯網產業”。今后一段時期,江蘇省將在前沿發展、高端發展、融合發展、提質發展和綠色發展等方面下功夫。 新業態—— 在跨界融合上找機遇 伴隨著技術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現有產業將衍生疊加出新的環節、新的領域,發展成為新的業態,在現代服務業中表現最為明顯。省黨代會報告中指出,發展現代服務業有兩個重要方向,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提升。 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剛剛在無錫舉辦,物聯網將成為撬動江蘇省經濟轉型的重要支點,加速跨界整合、集成創新、規模化發展。物聯網帶來的“蝴蝶效應”影響到了多個產業,也成為省黨代會的熱議話題。這幾天,許多代表找到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代表,討論依托物聯網發展的新業態。“互聯網金融主要服務個人客戶,物聯網金融的對象則是企業客戶。”劉海濤分析說,隨著平臺上集聚的市場主體越來越多,將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較高交易成本,既為供給側改革注入活力,也將培育出更多新業態。 “每一個新業態的萌芽、發展,都展現出了創新的巨大魔力和市場的無限潛力。”省黨代表、南京市雨花臺區委書記、中國(南京)軟件谷黨工委書記黃河介紹,依托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智能制造和信息安全等產業,園區正在涌現出一批新業態,發展勢頭非常好。 新機制—— 讓企業唱主角 發展新經濟,需要新的制度供給。參與省黨代會報告起草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報告最終定稿前一刻,省委主要領導加上了“新機制”,充分體現了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高度重視。 “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對軟環境的要求很高,缺少有效的市場激勵、良好的政府服務,新產業、新業態就難以孕育成長。”省黨代表、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表示,新經濟改變了過去政府主導產業定位的發展路徑,企業從跟著政府走轉為跟著市場走,不鎖定發展內容、不固定推進模式,政府有形之手的“留白”突出了市場的決定性、企業的主體性。 行政審批制度牽一發而動全身,縱向可以撬動政府自身改革,橫向可以撬動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省黨代表、蘇州市市長曲福田表示,以即將開展的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為抓手,把分散在各部門的審批事項逐步集中,按部門條線開展的“串聯審批”調整為按企業和群眾創業辦事需求為導向的“并聯審批”,顯著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對照新經濟的發展需求,未來5年的改革任務繁重,既有眼前看得見的事項,也有未來發展中將遇到的新情況。比如,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新業態的發展,就對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了要求。省商務部門拿出了最新舉措—— 體制機制求創新方面,推廣復制自貿區新一批改革試點經驗,深化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蘇州工業園區綜保區和昆山綜保區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等國家級改革任務,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貿易方式求創新方面,深化海門疊石橋和常熟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推進蘇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和公共海外倉發展,加快蘇州和南京江北新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開發區轉型求創新方面,探索大部制改革試點和“區域評估”新模式,提升蘇州工業園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連云港東中西合作示范區等開放平臺功能,建設南京江北新區、中韓鹽城產業園等新一輪特色開放平臺。 江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蘇ICP備05012207 國新網許可證:3212006002 |
相關閱讀:
- [ 11-18]聚焦僵尸企業真實寫照:“活”不下去又不敢“死”
- [ 11-16]三季度經濟現兩大亮點 生產逐步企穩消費開始擴張
- [ 11-13]數字經濟: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新引擎
- [ 11-11]漳州舉行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對接交流活動
- [ 11-01]讓物聯網成為撬動經濟轉型的支點
- [ 10-25]汲取轉型發展的實干力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