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消費萎縮:靠補貼 政策不明朗銷量驟減
2016-11-30 09:46:09?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李霖 趙舒文 |
分享到:
|
編者按 最近四五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猛。但國內市場仍以政策驅動為主,亟需轉向“政策+市場”雙輪驅動。2016年是轉型年,中央財政補貼已經出現收緊趨勢,新能源車的產業政策正在從普惠制向促進技術創新轉變。這個轉軌過程,正讓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陣痛。 第一批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有13家。本報編輯部特選取其中的北京、武漢、杭州、深圳4個城市進行了調查采訪。從今天開始,相關報道將刊發在“新能源汽車消費壁壘調查”專欄。 惠玉成最近忙著將買了4個多月的新能源車轉手。原因是充電成本高,讓他感覺“不實惠”。 張平所在的4S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冷清。公司之前墊出的幾百萬元補貼,還不知道何時能從政府領回來。 惠玉成是新能源汽車的買方,張平則是一家新能源汽車4S店的銷售總監。眼下,買賣雙方都為新能源汽車傷透了腦筋。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在湖北武漢、襄陽兩地調查發現,由產業政策“捧”起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由于補貼政策不明朗,正面臨“消費者不敢買,銷售企業不敢賣”的尷尬。 政策驅動市場 新能源汽車近年快速走上城市街頭,主要源于政策利好。 在國家節能減排大環境下,2009年1月23日,財政部、科技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面向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示范應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隨后,北京、杭州、武漢、深圳等13個城市成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并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試點城市給與相應補貼和適當優惠政策。 一年后,新能源車開始進入私家車領域。2010年5月31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上海、吉林長春等幾個城市成為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城市,主要推廣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 至2013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開始在全國多地鋪開。當年9月,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明確2013年至2015年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 根據各地上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國家批復包括武漢、襄陽在內的28座城市進入新能源汽車進入推廣應用城市名單。按照計劃,2013年至2015年,推廣應用城市中,特大型城市或重點區域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不低于10000輛,其他城市或區域累計推廣量不低于5000輛。 在密集出臺的扶植政策下,國內各大汽車生產廠商紛紛投產新能源汽車。 今年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裝備司在官網公布消息,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2015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340471輛和331092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 來自公安部交管局的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8.32萬輛,與2014年相比增長169.48%。 武漢市科技局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有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至2015年,該市推廣新能源汽車計劃指標數為10500輛,至2015年底實際推廣數10539輛,60%以上為私人購買;此外,10539輛推廣數中,絕大多數集中于2015年尤其是下半年。 財政補貼藏“玄機” 政策推起來的市場,在落地過程中帶來系列問題。 等了一年多,在襄陽購買比亞迪系列新能源汽車的十幾名車主終于在今年10月拿到了3.15萬元的地方財政補貼。 2015年12月,車主吳先生在襄陽一家汽車服務公司購買了比亞迪唐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原價28.9萬元,扣除國家及地方補助后共計22.6萬元。 “當時和店里簽訂了一個墊款協議,由于地方補貼沒到位,車主需要先墊付,后期再返還給我們。沒想到這個補貼一拖就拖到了今年。”吳先生說。 吳先生向記者出示了一份附有買賣雙方簽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墊款協議”。協議內容顯示,該汽車購后可享受國家與襄陽市地方1:1財政補貼,總金額6.3萬元。國家補貼已在車價中減免,3.15萬元的襄陽市地方補貼由于領取時間原因,雙方協商暫由購車人墊付,約定期限3個月。 “一開始都是經銷商自己墊,一輛車三四萬,先后墊了60多萬元,地方補貼遲遲下不來,我們也不敢再墊了。為保險起見只能和車主協商,他們想買車得自己先墊付這個款?!鼻笆銎嚪展句N售經理徐先生也頗感無奈。 不僅襄陽,武漢大抵如此。此前,武漢多名經銷商也曾反映地方補貼沒能到位的問題。 武漢觀遠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張平(化名)告訴記者,讓消費者先行墊付地方補貼就沒人愿意買車,而公司無法再將大量資金壓在墊付款上;去年年底至今年2月,因武漢市地方補貼政策不明,該公司一度“有店沒車”,不敢再繼續銷售。 今年5月,張平所在公司拿到了去年第三季度補貼。按照此前的補貼政策,張平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累計墊付800余萬元。 地方政府補貼款緣何遲遲不能兌現?襄陽市汽車產業辦公室副主任洪京武解釋稱,2015年底,國家發現新能源車推廣過程中存在騙補行為后進行了大范圍核查,但核查行動至今沒有定論,所以襄陽去年年底批次的地方補貼也未能發放,而2016年的補貼政策尚未出臺。 “專項資金一直都準備有。但是我們也擔心,錢一旦發下去,如果企業涉嫌騙補,再想要追回是很難的。”洪京武說,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襄陽已于今年10月把去年相關補貼下發。 武漢市科技局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2015年地方補貼已經基本下發完畢,部分沒拿到補貼的企業,可能是因在此前的核查行動中,被查出存在發票價格高于車輛實際售價等問題,涉及約四五家企業共計200輛車左右,目前仍在處理當中。 張平的說法與此有出入:“查了這么久,哪些公司哪些車存在騙補行為一直沒公示,不管是存在騙補還是不存在騙補的公司都沒拿到錢,有的企業甚至墊付了一兩千萬。” |
相關閱讀:
- [ 11-29]廈門網約車需持證上崗 鼓勵新能源車輛進入市場
- [ 11-28]西北新能源年累計發電量首次突破700億千瓦時
- [ 11-25]山西:煤炭大省“移情”新能源
- [ 11-24]新能源汽車騙補最大罰單落定:金龍被罰8億取消補貼資格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