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救救孩子”上升至法律 值得欣慰的是,多數民眾對“小馬云”遭遇心酸的同時,紛紛怒斥炒作人群。一名男子直播“小馬云”被網友痛斥,認為其利用孩子炒作圈錢,“沒有底線”。在網絡流傳的直播畫面中,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小馬云”范小勤身邊,范小勤目光直直地看著前方,似乎并不知道身邊男子在干什么。不斷有網友向主播送上禮物,也有不少網友在直播中留言,“你是他的什么人,憑什么拿他炒作”、“放過孩子吧”。 事實上,借未成年人炒作,很有可能會踩到法律的紅線。我國廣告法明確規定,禁止利用十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這也意味著,想利用“小馬云”的肖像去賺錢的人就別想了。其次,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定,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禁止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等等。對未成年人,我國的法律還明確規定了保護的責任主體,監護人、學校老師以及各級政府組織、司法機關都有義務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據了解,現在隨著“小馬云”的走紅,各方面也都加強了對他的保護力度,基層政府也加大了對“小馬云”的關注,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帶走“小馬云”。 據悉,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了未成年人的四大基本權利,其中之一就是受保護權,相關法律人士表示:“雖然我國的法律沒有直接說不允許開發未成年人的商業價值,但是所有利用未成年人賺錢,或者打著‘公益’、‘募捐’、‘直播’等旗號為個人或者企業牟取商業利益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如果有人敢于試法,相信一定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編者手記 如果“借臉發跡”成功 倘若不是因為撞臉馬云,你們會關注“小馬云”嗎? 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范小勤”這個被賦予了美好寓意的名字,并沒有因為勤勞而改變人生,光怪陸離的商業化成為了“插播”在他人生中,引發了“不勞而獲”“餡餅砸中”的多余目光。 其實早在去年7月,馬云就發現了這個小男孩的照片,并發微博自我調侃:“乍一看到這小子,還以為是家里人上傳了我小時候的照片”。足見兩人長相的相似度有多高。時隔一年多,今年11月初,小馬云突然被再次提及,甚至有許多網友在馬云微博下逼捐。甚至坊間一直流傳馬云會資助“小馬云”讀完博士。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阿里巴巴是否會資助“小馬云”時,對此,阿里巴巴作出回應并辟謠傳聞,并表示回應中“沒有寫進去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 阿里巴巴在官方回應中稱:解決一個孩子的教育費用生活費用不是很難的事情,但要解決千千萬萬的貧困兒童生活學習困難就需要喚醒更多的力量,為今天這個現實做更多系統的努力,給成千上萬留守兒童一個敞亮的未來。 令很多人人遺憾的是,這段言簡意賅的聲明并沒有帶來他們想要的“明確的結果”。隨后深圳小伙見“小馬云”大火自費百萬整成馬云臉爆紅網絡,惹人非議,“靠臉吃飯”的波瀾興起,令人唏噓。 我們不禁試想:如果“借臉得勢”成功,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1.更多地人去整容、換造型,“馬云臉”“強東臉”“蓋茨臉”比比皆是,整形行業崛起,價格暴漲; 2.企業家和知名人士被動“解囊”,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無暇顧及,價值觀受到非議,陷入道德綁架中; 3.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很難得到幫助; 4.被資助的人可能會對項目和教育等資金造成浪費,社會價值觀受到拷問; …… 當有人追問馬云的態度時,阿里巴巴回應,一切都在官方回應中了。 “沒有結果,便是最好的結果”。如此來看,這句網絡用語用在此處再令人欣慰不過了。(文/楊潔) |
相關閱讀:
- [ 11-08]人民日報:人大釋法對“港獨”亮明法律紅線
- [ 07-15]股權爭奪莫觸法律紅線 選擇投資謹防一哄而散
- [ 04-27]食用野生動物應有法律紅線
- [ 10-13]證監會集中聽證重申法律紅線 一致行動人違法減持將嚴格追責
- [ 04-07]揭秘“美式腐敗” “錢主政治”模糊法律紅線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