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下周將公布多項宏觀經濟運行數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綜合多方信息預測,受到房地產限購政策以及高基數等影響,11月宏觀經濟運行將小幅放緩,但仍處平穩區間。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房地產限購政策的影響開始顯現:一方面,商品房消費面積和房地產相關消費品銷售增速開始回落;另一方面,房地產投資增速(單月同比)也開始回落。這些在短期內將成為影響四季度經濟增速的重要變量。消費方面,房地產市場降溫將拉動家具、家電、建筑裝潢材料等相關消費品增速回落;去年10月推出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由于2015年11月份基數已經較高,汽車銷量同比高增長階段結束,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因此預計2016年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8%,比10月回落0.2個百分點。 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也預計,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小幅下滑,同比增長9.8%。限購政策出臺后,10、11月商品房銷售跌至冰點,預計建材家居消費將會隨著地產遇冷而重新降溫。此外,受到地產銷售下滑影響,預計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8.2%,較上月微降0.1個百分點。 他表示,從房地產投資看,盡管10月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連續第三個月攀升,但10、11月房地產銷售遇冷,預計未來地產投資將會有所下降。從基建投資看,目前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的PPP立法工作正在加快推進,隨著法規體系逐漸完善,未來基建投資或將重新回暖。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投資能否延續良好回升勢頭,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投資資金能否及時足額到位。在項目計劃投資額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投資資金來源增長卻在持續放緩,前10個月同比僅增長5.4%,增速連續四個月回落。未來保持投資穩定增長,有必要繼續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建設基金,同時調動民間資本的投資積極性,提高PPP項目的落地率。消費方面,去年11月和12月,汽車銷售增長較快、基數較高,因此11月汽車消費難有更快增長;新一輪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效應仍將持續釋放,不利于居住消費增長。總體而言,未來消費穩定增長面臨一定壓力,難以顯著提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11月投資和消費數據的預期則要更為樂觀。他認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連續3個月反彈回升,11月可能延續微升趨勢,預計增速為8.5%。從主要投資類別來看,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出現觸底反彈現象,可能延續小幅上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有望升至7%左右;基建投資增速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在17%-19%。消費方面,日用品、糧油、食品類生活必需品具有消費剛性的特征,增速保持穩定,基本能夠保持高于10%的增速。大量服務行業消費較為活躍,文化、旅游、娛樂類消費保持穩健增長。受到低基數的影響,金銀珠寶類高檔品消費增速回升至低速正增長。綜合判斷,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保持平穩增長。 多位專家表示,11月工業生產較為平穩,擴張仍在繼續,但勢頭有所減弱。數據顯示,11月,6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59.04萬噸,同比上漲8.72%,較上月下降4.44個百分點,漲幅自今年6月份以來首次收窄;高爐開工率下降,日均粗鋼產量172.22萬噸,同比上漲6.32%,擴大3.39個百分點。伍戈表示,盡管中采PMI數據表現較好,但近年來PMI領先增加值已經超過一個月,當前的景氣度回升或將在未來幾個月體現。他預測,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較10月回落0.1個百分點。 連平表示,目前去產能力度加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1月全國重點企業粗鋼日均產量和鐵精粉日均產量比前兩年明顯下降,一定程度上對工業產值有所影響。而消費品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對工業新增產值的貢獻作用加大。從工業用電量來看,近幾個月用電量都保持平穩增長,在輕工業、重工業、制造業用電量同比明顯增長的同時,近期采掘業、紡織業用電量增速也回正。去年11月工業增加值比10月上升0.6個百分點,受到基數上升的影響,今年同期同比增速難以明顯走高。預計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與上個月基本持平。( 林遠) |
相關閱讀:
- [ 12-08]中國缺一個榜單:原來他比馬云對中國經濟更重要!
- [ 12-08]2016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 [ 12-08]中國經濟開局向好彰顯行穩致遠的光明前景
- [ 12-08]以創新“鑰匙”開啟中國經濟新動能——“十三五”開局結構調整一年間
- [ 12-08]外媒:韓當局擔心國內議題給本國經濟帶來更多風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