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中國經濟亮出的“十三五”開局答卷耐人尋味。 有些數據放緩了、降低了:前三季度6.7%的GDP增速較前些年微降,但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自2013年6月以來首次低于5%,證明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不斷提高。 有些數據變快了、回升了:日均新登記企業數量遠高于前兩年,前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創下2014年8月以來的新高,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活力與效益明顯增強。 2016年,或許是中國經濟近25年來增速較低的一年,但一定是增長更有含金量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中國經濟巨輪,主動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增長更有效益、更有質量、更可持續。 結構更優,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得到增強 清晨叫輛“滴滴專車”上班,路上通過手機APP參與團購、預訂晚餐并看看理財收益;下班時,拿著“快遞小哥”送來的新衣,順便通過智能穿戴監測一天的運動指標,將健康大數據上傳云端;晚間關注一下智能電視的最新節目,或去網絡課堂接受遠程教育…… 這是中國很多城市居民普通的一天,卻是“消費中國”的一個鮮活實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1%,同比提高13.3個百分點,比同期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出約34個百分點。原先以依靠投資和外需為主、依靠要素提升增長的經濟結構正發生質變,消費需求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火車頭”。 “最終消費支出是經濟增長的最主要貢獻力量,消費本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黏性,這就使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得到增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 這一年,結構優化帶來的經濟增長穩定性增強,不僅體現在需求結構上。 服務業繼續“領跑”,產業結構更好。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持續跑贏工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8%,比第二產業高出13.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再提高1.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5%,比第二產業高出21.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服務業是穩增長的有力支撐。 “由于服務業發展往往比工業更穩,在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高且保持穩定的條件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也在相應提高。”盛來運說。 “補短板”與“中高端”并進,投資結構更優。第一、三產業投資增速明顯快于第二產業,生態環保、農業水利、交通通信等薄弱環節的投資勢如破竹。前三季度,僅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速就高達43.4%;在第二產業中,工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7%,增速比全部工業投資高8.5個百分點,比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高7.9個百分點,代表轉型升級領域的投資增速明顯快于整體投資。 東中西部協調前行,區域結構有所改善。在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的推動下,中部、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均保持20%以上增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交通、能源、通訊等重大標志性工程加快建設,讓中西部的后發優勢繼續得到發揮。 效益更佳,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步伐 今夏,興澄特鋼研發的250毫米厚度EH36鋼板,成功應用于我國首個移動式試采平臺“海洋石油162”。這個近330噸的大厚度高品質海工鋼板,一舉打破國外壟斷,為中國特鋼行業開拓了一片新“藍海”。 “高品質特鋼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最大紅利。我們每年主動保持10%的產品淘汰率,倒逼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興澄特鋼黨委書記、總經理錢剛表示,去年中國鋼鐵市場慘淡,全行業大幅虧損,而興澄特鋼卻以13億元的凈利潤高居榜首。今年,企業噸鋼效益、高端軸承鋼市場占有率仍穩居全國第一,利潤還將高于去年。 像興澄特鋼這樣頂住壓力再上層樓的企業,不在少數。去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3%,為多年來首次下降,引發外界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疑憂。然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在全球實體經濟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這個8.6%來之不易,中國實體經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通過苦練內功,許多企業實現了提質增效,有規模,更有‘含金量’,為‘十三五’開局之年遞交了一份合格的成績單。”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繆榮說。 穩中提質,傳統產業加快升級。今年以來工業技改投資增速穩步上揚,前三季度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3.4%,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0%,比去年同期高3.6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個百分點。 穩中有進,高新產業闊步崛起。年初至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回落,而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加快增長,占工業比重也持續提高,工業企業發展技術含量日趨提升。11月,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各增10.6%和10.5%,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和4.3個百分點。 穩中增效,信息化和工業化正深度融合。在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工廠的空調外機裝配線上,46臺工業機器人揮舞著“手臂”,焊接、組裝、運行檢測……一臺空調外機從零部件到合格產品僅需18秒。“經過智能化改造升級,企業生產效率將提高3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約22%,不良品率降低逾20%,交付周期縮短一半,保證了企業產品的高品質、高性價比。”在“白電”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家公司仍能滿負荷運轉且創造效益,總經理楊浩頗為自豪。 |
相關閱讀:
- [ 12-15][十三五開局考]中國發展是世界機遇
- [ 12-15]人社部發布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
- [ 12-15]媒體:“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巨輪行得更穩了
- [ 12-14]國務院:十三五期間創建10個左右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 [ 12-13]湖北省出臺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十三五”規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