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美國政治遭遇“網絡變量” 新華社記者楊定都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即將入主白宮,但與去年美國總統選舉等有關的各類謠言仍在蔓延。1月11日,有網絡謠言稱推特公司將在48小時內關閉特朗普的推特賬號,理由是這一賬號發布仇恨和種族主義言論。而推特一直是特朗普發布言論、與選民互動的重要平臺。 這則假消息一度在網上刷屏,不滿特朗普的網民紛紛為推特公司“點贊”。盡管消息很快被辟謠,但這起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網絡對美國政治生態的影響。回顧特朗普當選這一“黑天鵝”事件,或許應當重新審視黑客、水軍、“郵件門”等網絡元素在美國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網絡政治分水嶺 近年來,網絡在美國政治中的作用日趨明顯,但總體被視作政治的從屬工具。然而,2016年大選中,社交媒體對美國政治生態影響之深,或使這次大選成為社交媒體影響美國政治生態的分水嶺。 研究美國問題和網絡政治的復旦大學學者汪曉風認為,不論是選前預測希拉里必勝,還是選后找理由論證反全球化浪潮、民粹主義等因素導致特朗普獲勝的必然性,許多專家學者和主流媒體沿用的都是前互聯網時代的傳統邏輯和方法,“網絡政治的決定性影響”被忽視或嚴重低估。 據美國情報機構的報告,俄方“入侵并泄露了”民主黨內部郵件,安排“水軍”在社交媒體上散播不利希拉里的謠言。不過無論真相如何,希拉里在大選期間始終沒能擺脫“郵件門”的陰影。 汪曉風認為,希拉里應對“郵件門”的被動方式,暴露了美國傳統政治精英對網絡時代的不適應,“他們試圖控制信息、操控議題,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熱點議題往往突然爆發,出人意料;掩蓋信息更是變得不可能,也不必要”。 本次大選中,網絡政治還在議題塑造、輿論引導、資金籌措、競選組織等多個環節發揮了重要支撐平臺和博弈工具的作用,對選情影響重大。 網絡政治影響力的爆發,背后是網絡和社交媒體的深度普及。在美國,僅推特就有1億用戶,社交媒體成為美國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特朗普憑借擁有上千萬粉絲的推特平臺,甚至開啟了“推特治國”“推特外交”的先例。 |
相關閱讀:
- [ 06-22]虛假視頻出沒微信朋友圈數字時代新聞打假不容小視
- [ 02-01]內容更新快記者壓力大 數字時代新聞工作越來越難
- [ 10-09]中英版權人士聚焦“數字時代下著作權集體管理和執法”
- [ 01-29]數字時代,去圖書館“安頓心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