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秀珍和愛人的合影(謝文靜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代紅玉):憑借多年傳承愛黨愛國,愛崗敬業,勤儉節約,助人為樂的家風,2016年12月12日,75歲的呼秀珍在北京接受全國文明家庭的表彰。新春將至,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走進呼秀珍的家庭,了解他們的家風故事。 75歲堅守教學一線 愛崗敬業樹家風 呼秀珍和學生在一起(謝文靜 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75歲的呼秀珍在退休后,被學校返聘15年,至今堅守在教學一線。從業52年以來,她集師情母愛于一身,融教書育人于一體,在大女兒郭巧心中,只要母親能跟學生在一起,就是最快樂的人。 呼秀珍敬業,有口皆碑,只要是呼秀珍教過的學生,都知道老師有家訪的習慣。呼秀珍說,七八十年代家訪雖然是學校對老師的一項規定,但對她來說家訪是日常教學的內容之一,“只有去學生家里了,才能與家長建立聯系,全面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找到最合適他的教學方法”。 為了家訪,呼秀珍幾乎犧牲了所有休息時間,她的兩個女兒也不得不跟著她到處奔波。郭巧至今清晰的記得,每個周末媽媽都背著妹妹,牽著她一家家走訪的場景。郭巧說一家家走,時間長了,妹妹就在媽媽背上睡著了,也顧不上吃飯,遇到學生家里有饃吃饃,有湯喝湯。有一次下雪,呼秀珍腳下一滑,她和女兒都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當時小女兒郭靈嚎啕大哭,哄完女兒,呼秀珍并沒有回家,而是繼續朝下一個學生家里走去。 到了后來,隨著網絡工具的普及,許多老師都已經放棄家訪了,呼秀珍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多年來回走訪,連許多學生的的鄰居都成了呼秀珍的熟人,甚至許多時候,呼秀珍會在她家訪的學生小區里,遇到往屆畢業好多年的學生,這些學生至今對老師的教誨耳熟于心。 童年記憶里除了家訪,郭巧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母親的背影。郭巧記不清有多少次,她和妹妹從夢里迷迷糊糊醒來,還看到媽媽在燈下伏案工作的背影。郭巧說,媽媽的背影一直深深印刻在我們心中,她常年都是那樣,從來沒說一聲苦,喊過一聲累。 如今已經70多歲年齡,為了給學生上好課,呼秀珍跟學生們一起追綜藝、青春劇,她說“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她們需要什么”。 在母親的影響下,呼秀珍的兩個女兒,均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大女兒郭巧作為基層民警,從業20年來,在她的職能范圍內推出了在全省服務窗口推廣的“辦戶指南”、“郭巧窗口服務法”等服務模式,多次榮獲全國優秀民警稱號。郭靈在北京解放軍307醫院工作,每年積極組織“學雷鋒義診”活動,先后7次受到部隊嘉獎,6次被評為優秀個人,并榮立三等功。 |
相關閱讀:
- [ 01-14]嗨,擼起袖子跟鬼子拼的老兵,我們記得您
- [ 01-14]【網絡媒體走轉改】福建:落實總書記戰略 打造東南大數據中心
- [ 01-14]【網絡媒體走轉改】春運首日特寫:列車開進福州南2號站臺
- [ 01-13]網絡媒體走轉改:王威服務臺服務旅客13年 見證中國變化
- [ 01-13]【網絡媒體走轉改】有溫度的福建春運 愛心地圖愛心基金串聯溫暖回家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