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81歲“武漢阿爸”邀請50多位藏族大學生吃年飯。實習生凌馨霞 攝 81歲退休教師楊昌林的藏族學生團圓會已堅持近40年。實習生凌馨霞 攝 2017年1月23日,在武漢大學桂圓餐廳里,81歲退休教師楊昌林邀請50多寒假不回家的藏族大學生吃團圓飯,這是已經堅持近40年的老傳統。 當天中午,來自武漢各大高校的50多位寒假不回家的藏族學生接到邀請。“聽到餐廳里播放的藏族歌曲,都有些想家了。”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專業大二學生旦巴卓瑪,來自西藏那曲地區,因為回家路途長,寒假時間短,所以選擇留校。她還告訴記者,最近幾天一直都在武漢火車站做志愿者,為了來參加“武漢阿爸”的新年團圓會,還專門調了班。 “武漢阿爸”的團圓會現場。實習生凌馨霞攝 “楊阿爸除了新年聚餐之外,平時還幫我們組織一些活動,他也都會親自來現場,比如學校里的藏文化節、籃球賽等等。”藏族學生斯郎巴措,今年在華中師大化學院讀大二,這是她第二次來“楊阿爸”這里吃新年團圓飯,據她透露,平時參加活動的藏族大學生更多。 1965年,畢業于武漢體院的湘西小伙楊昌林申請到西藏工作,四年后與藏族女孩次仁德吉結婚,打算扎根西藏。沒想到,幾年后楊昌林突發高原性心臟病,1978年他和妻子調入武漢大學工作。 同年,當時的湖北金融高等專科學校10多名西藏新生水土不服,全身長滿疙瘩。楊昌林夫婦聽說后,幫孩子們尋醫問藥,從此后近40年里,武漢高校的藏族學生都知道在武漢還有位“漢族阿爸”。 藏族學們生給老教師敬酒。實習生凌馨霞攝 12年前,妻子德吉因癌癥離世,臨終前囑托楊老:“我走了,‘家’不能散”。 39年來,凡是藏族新生來武漢,一定會受邀到楊昌林家吃“迎新飯”;每年藏歷新年,楊昌林一定按西藏過年方式布置家里;家里常備糌粑、酥油茶;為藏族學生舉辦足球賽、籃球賽…… 81歲“武漢阿爸”楊昌林演唱藏族歌曲。實習生凌馨霞攝 “在我的印象里,總共接待了3萬多名藏族學生,每年的活動形式不固定,從最開始幾名藏族學生參加,慢慢發展到現在有幾百人,組織各種活動花了爸爸1/4的收入。”如今,81歲高齡的楊昌林頭發全白,腰彎了背駝了,耳朵也背了,女兒楊紅梅說,她會把“這個家”一直堅守下去。 楊昌林的女兒楊紅梅稱,將把父親的“藏族學生之家”堅持下去。實習生凌馨霞 攝 |
相關閱讀:
- [ 01-24]【網絡媒體走轉改】太行山上的堅守 一個人的寂寞小站
- [ 01-24][網絡媒體走轉改]家紡服裝業一線調研:放活出靈感專注鑄品牌
- [ 01-24]【網絡媒體走轉改】詩詞楹聯辭舊歲 藏漢雙語賀新春
- [ 01-24]【網絡媒體走轉改】貴州屋脊上的“第一書記”用6年付出 澆灌海嘎迎“新春”
- [ 01-24]【網絡媒體走轉改】“我不覺得援疆苦”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