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歷某特戰旅“百人突擊隊”冬訓—— 101個士兵突擊 1月14日,記者劉建偉(前一)和“百突”隊員參加扛圓木課目訓練。 迎面撞上冬訓“魔鬼周”,有幸成為了“百人突擊隊”的第101個隊員 1月13日,一場冬雪紛紛揚揚。 迎著紛飛雪花,記者來到駐東北寒區最北的特戰部隊——代號“血狼”的第16集團軍某特戰旅。聽說記者一路參加冬訓沒怎么掉隊,“百人突擊隊”隊長崔迎彬半開玩笑說,你上我們“百突”試試啊! “我們是特種部隊里的刀尖子,是精銳中的精銳……”記者接受了崔隊長的挑戰。然而,當接過崔隊長發給的“血狼”臂章和列兵軍銜時,記者感到心里沒底——第二天,“百突”將迎來最殘酷的冬訓“魔鬼周”,冬訓課目讓人望而生畏:5公里尋找目標點、10公里雪地強行軍、極限體能…… 一開始,前兩個課目還能勉強跟上,等到極限體能訓練時,記者很快就吃不消了。 扛圓木訓練,兩名特戰隊員扛著70公斤重的圓木,要在雪地上奔襲兩公里。記者和突擊二中隊中士山長權剛把圓木抱起來扛在肩上,感覺身上像壓了一座大山。 在-30℃的極寒天氣下,奔走在滿是冰雪的路上,哧溜哧溜直打滑不說,刺骨的寒風像刀片一樣吹得臉生疼。漸漸地,記者的肺部有一種快爆炸的感覺,呼吸越來越困難。視線中,周圍的景色越來越模糊。咬緊牙關,挺了1公里左右,怎么也堅持不下去了,記者只得退下來徒步跟著他們往前跑。 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向嚴寒要戰斗力。 ——“全軍特等狙擊手”、三次二等功榮立者、百人突擊隊隊長崔迎彬 一路“跟跑”,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中隊長徐海晨兩只耳朵一大一小,形狀明顯不一樣。原來,徐海晨前不久在訓練中左小臂意外骨折,打了4枚鋼釘至今未移除。左臂不能發力,他扛圓木時沒法換肩,硬挺著用右肩扛。腦袋一直向左傾斜,汗水都匯集到左耳上,很快成了冰碴…… 冰如鐵,風如刀。扛圓木、搬運彈藥箱、手推猛士車……一天下來,體力消耗巨大,一路跟訓的記者最深的感受是:由于超出體能極限,記者特別想尿,可站在雪地里半天也尿不出來。 更大的考驗是,下一個訓練課目是什么,練到什么時候結束,考核組始終不告訴大家。不告訴大家也就罷了,他們還在一邊通過擴聲器大聲地吼:“說一聲‘我放棄’,就讓你馬上休息……” 下午5時,東北寒區天色已黑,“協力抬擔架”課目又接踵而至。按照規定,3名特戰隊員為一組,輪流充當傷員。記者看到:盡管戰友們個個累得筋疲力盡,可誰都不愿意當傷員,全都爭著抬擔架。 夜色中,戰友們咬緊牙關的臉看上去平添了幾分“猙獰”,記者不由想到:當年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將士在滴水成冰的天氣里,硬是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今天,年輕士兵歷經冬訓場摔打淬火,同樣能成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挑戰冬訓,最舒服的日子永遠在昨天。 ——“集團軍優秀士兵標兵”“集團軍特戰精兵”、二等功榮立者陳 松 在冰天雪地里摔打成長,先把自己“摔”疼,而后才能把敵人“打”痛 1月15日,三九第八天。早上推開房門,大風刮得雪花四處亂竄,遠處傳來風刮過樹木山谷的呼嘯聲。 “至少5級大風,這是絕佳的練兵機會!”早飯后,隊長崔迎彬決定:臨時調整訓練計劃,今天組織雪野射擊訓練! 趴在地表溫度為-31℃的雪地上,白毛風“嗖嗖”刮來,身穿厚棉衣的記者很快被凍得瑟瑟發抖。身邊的中士鄒德邦眉毛上已掛了一片霜花,但他還是一動不動瞄向遠方。小鄒小聲告訴記者:寒風中的體感溫度比實際溫度還要低得多! 果然,記者發現:戴手套時手指感知力度不好,索性全都摘掉。剛剛打完5發子彈,手指就已凍得沒了知覺。 隊長崔迎彬介紹,前幾天,駐南方某部一位副參謀長帶隊到旅里集訓,大家告誡他手在雪野不能接觸金屬表面,他沒當回事,結果等到他裸手打完幾輪射擊后,食指粘在槍托上,硬是被撕掉一層皮! 伴隨著1個多小時的“砰砰”槍響,射擊訓練結束。緊接著,又是一次5公里越野。等到官兵滿身是汗、滿臉冰霜停在一座樓房前時,高空索降訓練開始。 看著官兵僅憑一根繩子,在5樓頂上用倒立、站立等姿勢“嗖嗖”往下滑,記者羨慕極了。可登上19米高的樓頂往下一看,一陣涼意直刺心頭,記者不禁打了個寒顫。出于安全考慮,隊長崔迎彬不讓記者練這個課目。 一次滑降訓練中,由于鎖緊裝置意外松動,旅政治部副主任郭繼龍身體瞬間失去控制。關鍵一瞬,他用右臂死死夾住繩子,才減慢了速度。等到官兵沖過去時,郭繼龍右側迷彩服被摩擦的熱量燒糊,繩子磨進了肉里…… 林海雪原同樣能夠綻放出鏗鏘玫瑰。 ——俄羅斯“國際軍事比賽-2016”女子組手槍射擊冠軍、一等功榮立者郭秀娟 特殊的戰場,需要特殊的技能。記者發現:只要一加上“特種”兩個字,所有冬訓課目的難度和強度一下都會提高等級,就連冬日里最喜聞樂見的滑雪也是如此。 看著全副武裝的特戰隊員腳踏雪板、手持步槍,從雪坡上一沖而下,半路一個漂亮的轉彎急停,在運動中據槍、瞄準、射擊,動作一氣呵成,個個槍響靶落,記者禁不住躍躍欲試。 索降不讓練,滑雪總可以吧。可當真正踏上雪板才發現,滑雪并沒那么簡單。記者手持滑雪杖,剛彎腰滑行,就一個踉蹌,一頭扎到雪堆里,重重地摔了個跟頭。 “不摔幾十、上百個跟頭,練不成‘雪上飛’。只有先把自己‘摔’疼,而后才能把敵人‘打’痛。”聽著崔隊長將“摔打”二字拆開這樣加以闡釋,記者不禁感慨:我們軍隊的戰斗力,不正是在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摔打中成長起來的嗎? 極寒天氣凍不住手腳更凍不住思維,戰場上要做一顆“會思考的子彈” 雪落無聲,兵車疾行。記者在車上看到,白茫茫的世界里,一隊官兵正奔襲在林海雪原。 經過20公里冰山雪路強行軍,他們渾身是汗、一身冰碴到達目的地。此時,一座廢棄的監獄呈現在眼前,墻高壁厚,四周還有鐵絲網,里面的建筑縱模交叉,結構復雜。 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跟記者一樣,“百突”隊員也是第一次來這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考核組就公布訓練內容:城市反恐作戰對抗演練。12名隊員作為藍方固守監獄,36名隊員擔任進攻的紅方。 藍方進入監獄很快消失不見蹤影。崔隊長告訴記者,冬訓的最高境界是打贏嚴寒中的戰爭!今年冬訓前,旅里經過反復協調才爭取來這塊訓練場地,為的就是在陌生復雜地域錘煉官兵城市反恐作戰能力。 看著像堡壘一樣堅固的監獄,記者不禁暗想:四周圍墻高不可攀,后面大山懸崖阻擋,只有大門這個唯一的入口,這仗咋打? “嗡嗡……”突然,一臺無人機疾速飛到監獄上空盤旋往復,記者明白:紅方即將發起進攻,這會兒他們正制定進攻方案。 果不其然。幾分鐘后,隨著“轟轟”爆炸聲響,大門處冒出濃煙,紅方投擲發煙彈開始攻擊。紅方使用無人機和紅外熱成像儀對藍方官兵的位置進行定位后,果斷采取背后多個窗口同時攻擊,力求打“敵”一個措手不及。 激烈的槍聲回蕩山谷間。在樓頂索降破窗殲“敵”的同時,紅方隊員突破大門沖進樓內。僅僅3分多鐘,藍方的12名隊員就已悉數被殲。在戰友配合下,記者參加紅方戰斗舉槍射擊,也讓一名“敵人”頭上冒出了藍煙。 走下戰場,記者心里頗感欣慰:這些天冬訓一直“拖后腿”,這次演練總算有了一點“收獲”。可是,回播戰斗視頻,隊長崔迎彬并不滿意。午飯匆匆結束后,他立即組織戰場復盤,安排下午的復補訓。 “不長腦子,打再多子彈也是白搭。”現地復盤中,戴播等幾名士官對樓頂索降、踩繩攀登等進攻方式又有新的思考,反復進行操練,比如突遇敵情,人懸在半空,如何一手固定身體,一手出槍射擊等。面對記者的好奇,他解釋說:“平時多攻克一個難題,戰時就多一分勝算。” 看著一張張在林海雪原迎風斗雪的青春臉龐,記者堅信,冬訓場上的下一場戰斗將更加精彩! |
相關閱讀:
- [ 11-27]"紅三連"如何實現從摩步到特戰的華麗轉型
- [ 11-25]實拍女特戰隊員傘降實跳訓練 空中綻放亮麗傘花
- [ 08-18]解放軍特戰女兵有多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 [ 08-01]廈門女特種兵棄筆從戎三年 熟練掌握10多項特戰技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