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2017-02-06 11:04:31??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五、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 22.持續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優化糧食產能。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持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建設質量。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曬場、烘干、機具庫棚、有機肥積造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引導金融機構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信貸支持。允許通過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按規定或合同約定取得指標調劑收益。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抓緊修復水毀災損農業設施和水利工程,加強水利薄弱環節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平原地區農村機井油改電。 23.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選擇適宜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農村環境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和改廁。開展城鄉垃圾亂排亂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動。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推進光伏發電,逐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清潔型煤供給。加快修訂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大力推進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建筑設計下鄉,開展田園建筑示范。深入開展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工作,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完善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提高補助標準,集中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重點對象。開展農村地區枯井、河塘、飲用水、自建房、客運和校車等方面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推進光纖到村建設,加快實現4G網絡農村全覆蓋。推進建制村直接通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創建。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實施重點文化惠民項目,完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設施,在農村地區深入開展送地方戲活動。支持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24.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加強農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完善農村低保對象認定辦法,科學合理確定農村低保標準。扎實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做好農村低保兜底工作。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和保障機制。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25.扎實推進脫貧攻堅。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確保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深入推進重大扶貧工程,強化脫貧攻堅支撐保障體系,統籌安排使用扶貧資源,注重提高脫貧質量,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積極性主動性,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強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在所有貧困縣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嚴格執行脫貧攻堅考核監督和督查巡查等制度,全面落實責任。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做法,不搞層層加碼,嚴禁弄虛作假,務求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六、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26.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堅定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防止出現賣糧難。采取綜合措施促進過腹轉化、加工轉化,多渠道拓展消費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調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改進補貼方式。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科學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國家儲備規模,優化中央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策性職能作用,嚴格政策性糧食監督管理,嚴防跑冒滴漏,確保儲存安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科學儲糧。 27.完善農業補貼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重點補主產區、適度規模經營、農民收入、綠色生態。深入推進農業“三項補貼”制度改革。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穩定產糧大縣獎勵政策,調整產糧大省獎勵資金使用范圍,盤活糧食風險基金。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對糧棉油糖和飼草料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深入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健全林業補貼政策,擴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實施范圍。 28.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著力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農效能。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發揮規劃統籌引領作用,多層次多形式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改革,探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行以獎代補和貼息,支持建立擔保機制,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建立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推進省級信貸擔保機構向市縣延伸,支持有條件的市縣盡快建立擔保機構,實現實質性運營。拓寬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渠道,支持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參股控股等方式參與農林水利、農墾等項目建設運營。鼓勵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設立各類農業農村發展投資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符合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探索以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用于農業農村建設。研究制定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具體意見。對各級財政支持的各類小型項目,優先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等作為建設管護主體,強化農民參與和全程監督。 29.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支持金融機構增加縣域網點,適當下放縣域分支機構業務審批權限。對涉農業務較多的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差別化考核辦法。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支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縣域,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規范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嚴格落實監管主體和責任。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鼓勵發展農業互助保險。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創新信貸投放方式。完善農業發展銀行風險補償機制和資本金補充制度,加大對糧食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對達標縣域機構執行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加快完善郵儲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運作機制,研究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抓緊研究制定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方案。優化村鎮銀行設立模式,提高縣市覆蓋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信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享。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鼓勵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擴大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試點。探索建立農產品收入保險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兼并重組。在健全風險阻斷機制前提下,完善財政與金融支農協作模式。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擴大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發展保證保險貸款產品。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 30.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擴大整省試點范圍。統籌協調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面加快“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認真總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經驗,在充分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防止外部資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維護農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和使用權,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及宅基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允許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按規定用于村集體對進城落戶農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的補償。抓緊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相關法律,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資格。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穩妥有序、由點及面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確認成員身份,量化經營性資產,保障農民集體資產權利。從實際出發探索發展集體經濟有效途徑,鼓勵地方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研究制定支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稅收政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水權水市場建設,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和進場交易。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 31.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優化城鄉建設用地布局,合理安排農業農村各業用地。完善新增建設用地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加快編制村級土地利用規劃。在控制農村建設用地總量、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前提下,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采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嚴禁違法違規開發房地產或建私人莊園會所。完善農業用地政策,積極支持農產品冷鏈、初加工、休閑采摘、倉儲等設施建設。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責任,探索對資源匱乏省份補充耕地實行國家統籌。 32.健全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村創業創新體制。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健全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鼓勵多渠道就業,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著力解決新生代、身患職業病等農民工群體面臨的突出問題。支持進城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現代農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鼓勵高校畢業生、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整合落實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優惠政策。鼓勵各地建立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臺,開設開放式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 33.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增強為農服務能力。穩步推進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深化農墾改革,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深化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河長制,確保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繼續加強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工作。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尊重農民實踐創造,鼓勵基層先行先試,完善激勵機制和容錯機制。加強對農村各類改革試點試驗的指導督查,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推動相關政策出臺和法律法規修改,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扎實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重農強農調子不能變、力度不能減,切實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來,落實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個方面。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農村基層,嚴格落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規范農村基層黨組織生活,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選好管好用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實行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強化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扎實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重要作用。縣鄉紀委要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主要工作任務。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健全務實管用的村務監督機制,開展以村民小組、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深化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和新鄉賢文化。提升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引導群眾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等陳規陋習。強化農村社會治安管理、法律宣傳教育服務和信訪工作。加大“三農”工作宣傳力度,為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氛圍。 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 |
相關閱讀:
- [ 01-09]福建農林大學論文獲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論文提名獎
- [ 12-30]云霄:暢通村道助力農村發展
- [ 12-22]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 [ 08-03]《中國農村發展報告》發布 實現農村同步小康面臨五大挑戰
- [ 12-20]寧波"三下鄉"活動助推新農村發展 讓文明之花落地生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