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三農”情懷和戰略智慧
2017-02-06 17:51:37??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多次重要會議上、在深入各地的調研考察中,就“三農”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中國習觀》原創品牌欄目為您聚焦這些重要內容,帶您一起深刻領略習近平總書記的“三農”情懷和戰略智慧! 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 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1)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 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中國現階段不是要不要農業的問題,而是在新形勢下怎樣迎難克艱、繼續抓好的問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中,農業現代化不能拖后腿。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戰略清醒。 ——2015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的審議時的講話 (2)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要堅持立足國內。 ——2013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 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要創新糧食生產經營模式,優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著力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3)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治化,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
相關閱讀:
- [ 02-06]習近平送出的“年貨”
- [ 02-05]習近平送出的“年貨”
- [ 02-05]習近平拿出打開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瓶頸的鑰匙
- [ 02-04]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戰略思維
- [ 02-03]習得(中國方案)——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 [ 01-31]習近平對載有中國游客的游艇在馬來西亞失聯作出重要指示
- [ 01-29]最牽掛的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