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工信部在官網公布了對金華青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車有限公司等7家車企的行政處罰書,披露了騙補的事由,并暫停了它們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資質,撤銷了各家公司不符合規定的車型公告資格(2月6日《21世紀經濟報道》)。 這是繼去年底工信部對蘇州金龍等4家車企作出行政處罰后,第二次處罰新能源車騙補行為,至此已有11家車企因騙補被罰。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總計51.7萬輛,這一快速增長態勢令人欣喜,但車企騙補無疑給行業發展罩上陰影。相關部門的不斷查處,有助于中央補貼落到實處,推動新能源車行業健康發展。不過,圍繞車企騙補事件,還有一些問題不得不究: 第一,有多少車企騙補?騙了多少?目前曝光的車企騙補,招數五花八門,主要表現在電池容量不符、未安裝電池、車輛未出廠已獲牌照等虛報冒領現象。去年,網上就流傳一份新能源車騙補和違規謀補名單,涉及72家車企,騙補金額高達92.7億元,此次處罰的車企大多名列其中。財政部的數據還顯示,自2009年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334.35億元。網上流傳的名單是否屬實,300多億元的補貼是否全部符合規定發放?希望各級相關監管部門徹底清查,把騙補事件查個水落石出,不該領的補貼堅決要追繳回來。 第二,對騙補行為,務必重拳出擊,嚴厲打擊,形成震懾力。騙補,事實上是一種詐騙行為,對于動輒幾千萬甚至數億元的騙補金額,一方面要對騙補的車企進行嚴肅的行政處罰,采取限期整改、暫停申報補貼資質、取消相應生產資質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對責任人員依法依規進行黨紀政紀和法律問責,既包括騙補車企的責任人員,也包括負責補貼審核發放的失職瀆職公職人員,他們或可能觸及詐騙、合同詐騙犯罪,以及受賄、瀆職等犯罪,對于涉嫌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只有嚴肅處理才能起到警示作用,讓違法的付出代價,讓未違法的聞者足戒,切忌只罰企業不處理責任人,追回被騙資金一罰了事。 第三,健全機制,堵塞漏洞,加大監管力度,嚴防騙補再發生。新能源車產業仍然處在發展階段,補貼政策要用好,相關部門應當及時調整補貼政策,改進資金撥付方式,提高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門檻,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在1月份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未來將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專項督查,嚴厲打擊騙補行為。希望騙補現象被徹底杜絕,真正把中央的政策落實好。 |
相關閱讀:
- [ 02-06]中國新能源陷“邊建邊棄”怪圈 輸送消納問題惡化
- [ 02-04]七家車企被暫停申報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資質
- [ 01-25]部分高鐵可手機訂餐 服務區建1200個新能源車快充站
- [ 01-20]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 部分電動汽車價格未定
- [ 01-18]報告稱未來3至5年中國將迎來新能源汽車爆發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