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于公開,止于智者 要在第一時間用真相扼殺謠言。公眾須謹慎辨識,不盲目轉發 “要科學界定謠言與傳言、學術探討的區別,有些言論屬于謠言,有些屬于傳言,有些原本就是正常的學術探討,是一些有專業背景的公眾提出自己的學術見解?!瘪R軍說,在涉及高度關注、有爭議的議題時,相關的每一方都要負起責任,協助公眾科學認識,不要讓公眾有所誤解。 匡文波認為,并非所有的謠言都帶有惡意,大多數人只是不了解真實情況?!皺嗤l布一旦跟不上,謠言就會滿天飛。要在第一時間用真相扼殺謠言。謠言止于公開,公開透明是應對謠言的根本之策。在事件真相明了的情況下,政府有關部門應該第一時間,在主流媒體、新媒體平臺公布真相,以扼殺謠言?!?/p> 馬軍告訴記者,政府掌握的信息及時公開,本身就可以遏制很多謠言。因此,要做好預案,抓住關鍵的時間節點,拿出權威的聲音,這也是環保部門正在做的工作。 騰訊公司發布的《微信生態安全報告(2016)》顯示,微信公眾平臺辟謠中心2016年累計處理謠言文章20多萬篇,處罰造謠傳謠賬號約10萬個,處理朋友圈謠言鏈接數超過120萬條。2015年以來,引入人民網、果殼網等470多家第三方公信機構,累計辟謠超過60萬篇,日均科普次數超過160萬。 唐杰建議,可以整合辟謠信息平臺建設,依托基層治理體系,建立分類治理、有效回應的辟謠機制。對于迫切需要澄清的問題,不能只是在官方網站或主流媒體刊登一則啟事,而是要運用各類社交化的新媒體渠道傳播辟謠信息。同時,加強與社會組織的溝通,發揮社會組織的專業性優勢,參與到辟謠工作中。 “提高政府相關部門公信力、提高公眾批判能力,也有助于抑制謠言傳播?!笨镂牟ńㄗh,政府部門要利用這一規律,及時總結、發布謠言的共同特點以及辨識謠言的方法,增強公眾的辨識能力。謠言往往表現出信源模糊、整體失實、捏造細節、夸大事實、斷章取義等特點。遇到這類信息時,公眾須謹慎辨識、求證,不跟風、不盲目轉發。 馬軍建議,要做好環??破展ぷ?,教育部門、學校將相關知識納入教育內容,社會組織開展相關活動普及知識。“環??破?,不能高高在上,要采取易于讓公眾接受的方式?!?/p> |
相關閱讀:
- [ 02-16]中國長江以北出現大風降溫 暫別霧霾天
- [ 02-16]美媒稱霧霾在華催生古怪抗霾“神器”:口罩內置風扇
- [ 02-15]小區物業強制禁辦托管班 孩子在霧霾天里吃涼飯
- [ 02-14]英媒:中國要求三條污染沿線20市聯動減排抗霧霾
- [ 02-09]北京等大城市霧霾問題受各方關注 國土部回應
- [ 02-09]專家稱中國對霧霾與健康關系研究起步晚 缺乏系統性
- [ 02-04]節后霧霾因何又“露面”?
- [ 01-27]法國著名政經記者:中國采取有力措施對抗霧霾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