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團圓和被催婚外,買房已經成為任博春節返鄉第三個主題。 任博所面臨的,是和千千萬萬在北上廣打拼的上班族一樣的問題:一邊是一線城市居高不下的房價,另一邊是家鄉價格攀升、眼看就要買不起的房。“到底該買哪頭?” 隨著一線城市房價猛漲,不少上班族已經將目光轉回家鄉以及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從春節以來的樓市關注度及成交情況來看,一些三線城市正在“逆襲”北上廣,返鄉置業越來越流行。 再不買就買不起了? 春節假期,任博忙著跟老同學轉家鄉的樓盤。觸動他的是大年三十親戚的一句話:過去一年多,家門口的房價已經從8000元/平方米漲到了1.3萬元/平方米。 在冬奧會申辦成功及京張高鐵修建等多重利好的影響下,任博的家鄉張家口諸多樓盤均價破萬元。多年來一直攢錢打算在北京買房的任博擔心:如果再不出手,怕是連家鄉的房子也買不起了。 與任博有著同樣心思的人很多,這讓返鄉置業成為三、四線樓市春節的重頭戲。春節期間,一線城市多數樓盤處于打烊狀態,但三、四線城市的房企卻視之為重要營銷節點,為了搶占返鄉置業市場,甘愿放棄春節假期。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售樓處初三便開始促銷,樓盤推出的打折、抽獎、送車位、送裝修等優惠措施,力度不亞于“金九銀十”。 受此影響,多個三線城市的房產信息網在春節期間訪問量不減反增。從安居客公布的春節期間各城市訪問量數據來看,增幅榜的前五個城市均是三線城市,湖北黃岡訪問量上漲122%,廣東梅州上漲108%,安徽宿州上漲99%,安徽安慶、江蘇宿遷上漲87%。其他上漲城市還包括廣安、六安、揭陽、遂寧、南充等。 一份對189個城市進行的“返鄉置業需求調查”顯示,現居住一線與三、四線城市的人群,對于三線城市的住房均有極強的購買欲望。在校大學生及剛畢業的大學生人群是返鄉置業的主要人群,45歲以上的人群在投資養老的需求推動下亦是返鄉置業的一大人群。 “大城市一張床,老家一座房”,不同城市的房價落差依然巨大。截至1月13日,北京二手房均價為58043元/平方米,三線城市綿陽1月二手房均價則是5740元/平方米。也就是說,29萬元在北京只能買到一間5平方米的衛生間,在綿陽卻可以買到一套50平方米的小兩居。 北上廣節后樓市再降溫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地的房產網站訪問量降幅明顯。 2017年1月,在安居客監測的85個重點城市及地區中,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為0.6%,漲幅微弱,其中深圳、合肥不漲反跌。但三線城市中,有23個城市房價同比2016年1月上漲。 成交方面,本月上旬,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網簽4402套,與今年1月上旬的網簽量相比雖然增加了7.5%,但遠不及去年2月份春節后北京二手房的市場行情。今年節后,北京二手房市場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低迷態勢。偉業我愛我家方面披露,去年春節后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僅用三天就突破1000套,并在此后四個工作日持續保持在1000套以上,節后8天平均網簽量為770套/天。相比之下,今年春節過后北京二手住宅市場熱度大減,單日最高網簽量不足800套,節后8天的平均網簽量僅為550套/天,同比去年春節后的日均網簽量下跌28.6%。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從近兩周的數據走勢來看,2017年春節過后的北京二手住宅市場不僅沒有回溫,反而有進一步萎縮的跡象,“這也是樓市調控政策趨緊,尤其是貨幣政策收緊的必然反響。” 異地置業不能盲目跟風 對于二、三線城市置業日趨火熱的原因,安居客房產分析師解釋,高房價和生活環境等問題正助推外地人返鄉置業。而根據此前的調研結果,除了選擇回老家買房外,還會有人選擇到省會城市或者老家附近的二、三線城市置業。 “小城市往往沒有太好的工作機會和工資待遇。大多在一線城市打拼的人群已經習慣了大城市中的生活環境和優質資源。去二線或部分三線城市,不會有太大落差。”他說,正因如此,更多外地人在大城市和家鄉之間選擇“折中”,將目光轉到二線及部分三線城市。 一位業內人士提醒,如果想留在一線城市拼搏,在家鄉買房僅僅是為了投資,那么不建議盲目跟風返鄉置業。這是因為,投資買房需要考慮收益問題,不能只看房價的高低,房價越低升值潛力反而越小。“購房前應提前摸查當地樓市的供求比例,了解人口變動或小學生入學率情況。如當地無重要產業支撐,且存在樓市供大于求、人口凈流出、學生入學率持續走低等情況,那就需要慎重考慮。”他說。 |
相關閱讀:
- [ 02-21]單周成交量小幅上漲 中國28城樓市現回暖?
- [ 02-21]樓市2017開局:明星城市房價微跌 三四線接漲價接力棒
- [ 02-20]樓市調控須從供需兩端入手
- [ 02-17]收緊樓市“銀根” 新增房貸占比大幅下滑
- [ 02-15]需求側收緊樓市“銀根” 新增房貸占比大幅下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