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西井岡山2月27日電 題:中國減貧路上的“單程票” 作者 賁鵬 吳鵬泉 在浙江做小商品生意的江西人彭德良在農歷猴年春節只買了張單程票回家。這一年,他選擇返鄉發展。 彭德良的家鄉神山村位于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的大山深處。窮,是神山村留給家鄉人最深的印象。村里的姑娘們多外嫁,小伙子則外出打工。2016年初,231名村民中,常住僅幾十人。 中新社發 羅嗣堯 攝 2016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江西考察。在神山村,習近平了解精準扶貧情況并強調,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也在那個時候,彭德良等人只買了返鄉單程票回鄉發展。 隨著當地扶持以及更多年輕人的回歸,屬于神山的減貧故事亦開始上演。 中新社記者近日走訪當地發現,神山村變化顯著:舊房得到改造,村民有了安居房。通過合作社機制,貧困戶可以每年分紅。當地產業從單純的毛竹加工業擴展到毛竹、黃桃、茶葉三產業并行。 在這一年中,神山村搭上中國正流行的鄉村游發展快車,旅游收入明顯提高。 現年66歲的村民左秀發是紅軍烈士后代。在井岡山的貧苦戶精準識別制度中,按貧困程度,他被確認為“藍卡戶”(即一般貧困戶,特困戶為紅卡戶)。去年,隨著神山村旅游業興起,左秀發家搞起打糍粑的旅游項目,吃上了“旅游飯”。他對中新社記者說,“以前是苦力賺錢,現在越來越舒服了,每天就是跟來打糍粑的客人聊聊天。” 這一年,許多村民和左秀發一樣,腰包鼓了起來。 對于神山村來說,脫貧只是第一步,如何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依然是個問題。 “不能返貧,要奔小康。”神山村村支書黃承忠將此作為新工作目標。 為避免重返貧困,神山村從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發展產業、吸引更多人返鄉創業成為這種扶貧模式的重要環節。 有專家指出,農村資源未得到合理利用是難以脫貧的主因之一。在外農民工多年努力積累了一定資金技術,返鄉創業有助于喚醒當地的沉睡資源,進入發展的良性循環。 如何讓脫貧成為“單程票”,不只是神山村要面對的問題,也是井岡山市扶貧路上的一道必答題。 在拿山鄉江邊村,2015年,貧困戶楊炳河在技術人員的幫扶下,開始從事草莓種植業。2016年,他承包了3個大棚,收入有望達到3萬元人民幣。有了技能,楊炳河再也不用四處奔波打工,收入還穩定。 在古城鎮塘頭村,村民謝愛元曾因患上肝硬化導致家庭貧困,妻子工作收入只能維持治療費,因此無力負擔3名子女上學費用。得知情況后,教育部門除免去謝愛元大女兒高中每年的學費和書本費用,并給予國家助學金補助外,同時還為孩子爭取了教育幫扶資助。 能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教育扶貧“扶起”下一代?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教授汪三貴認為,貧困代際傳遞是因為長期在貧困中處于隔離封閉的狀態,諸多個人層面上的觀念和文化,都會對其自身發展有很大影響。要解決代際傳遞,孩子的教育頗為重要,除了教育扶貧,還要讓貧困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扶貧中去。 在精準扶貧的不懈努力下,井岡山市貧困發生率降至1.6%。成為中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對此,中共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表示,脫貧“摘帽”不是最終目標,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井岡山市只是中國脫貧的一個縮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間,已讓7億人擺脫貧困,被稱為“迄今人類歷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規模減貧”。中國官方提出,到2020年,確保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
相關閱讀:
- [ 02-27]【脫貧攻堅看廣西】攻堅五年圓夢小康 廣西計劃2017年再減貧110萬人
- [ 01-21]一年減貧20余萬人 云南“最貧困州市”的2016脫貧記
- [ 01-16]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 扶貧成績絕無僅有
- [ 12-28]《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發布 改革開放以來減貧超九成
- [ 12-21]全國人大常委會:環保稅法草案已近成熟 建議交付表決|2016年減貧將超千萬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