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GDP增速為6.7%。這一增速水平雖然比2015年放緩0.2個百分點,仍然圓滿完成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7%”的預期目標。 6.7%的經濟增速,是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取得的,來之不易。 從總量規模看,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GDP總量早已達到11萬億美元的龐大規模基礎上,要實現6.7%的經濟增速,難度要比過去大得多。而且,如此龐大的總量規模,每增長1個百分點,相應的經濟增量也要比過去大得多。如果以2010年作為不變價格計算,2016年我國GDP增量突破了4萬億元。這樣的增量規模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從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看,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國工業企業效益明顯好轉,服務業比重繼續提高,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占到近三分之二,新經濟、新動能也在明顯積聚,高技術產業加快增長,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明顯增加,單位GDP能耗下降5%,清潔能源比重上升。此外,從與民生相關的指標看,居民消費價格總體上溫和上漲,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差距繼續縮小。 從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看,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背景下,6.7%的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而且中國對當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34%。在“三駕馬車”中,2016年,我國全年對外投資超過1700億美元,遠遠超過我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我國消費升級帶來的出境旅游人數快速增加,出境旅游和購物消費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很多國家商品消費市場和服務業增長;盡管我國進出口增長率在下降,但進出口占全球的份額持續上升。 總的來說,6.7%的經濟成績單有著較高的含金量,不僅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加快成長,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也在穩步提升。 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等。因此,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在新的一年里,仍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
相關閱讀:
- [ 03-01]人均GDP應提高含金量
- [ 02-28]中國國家統計局:2016年中國GDP增6.7% 增長質量提高
- [ 02-24]中國12城市GDP躋身“萬億俱樂部”
- [ 02-21]31省份2016年GDP增速出爐:27省跑贏全國 9地未達預期
- [ 02-21]中國官員考核環境權重首超GDP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