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林:空間站研制建設任務進展順利
2017-03-05 18:11:1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黃麗紅 趙舒文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王玉山、王經國)全國人大代表、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透露,我國空間站研制建設任務進展順利。“我們將以長征五號技術為基礎,研制長征五號B,專門用來發射空間站,按計劃將于2019年首飛。” 2017年4月,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首試“太空加油”,開展在軌維修和推進劑在軌補加等技術驗證。這也是我國建設空間站之前在太空進行的最后一次大規模試驗。 “以前的飛船起飛質量只有8噸左右,每次只能運輸一噸多的物資。天舟一號起飛質量13噸左右,可以一次性運輸6.5噸左右的貨物,飛船的運輸能力大大提高。”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育林介紹,這次發射任務仍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執行。“新一代火箭在新發射場發射正式載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它們真正首次實用性亮相。” 作為人類開展太空探索的最佳平臺,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最高目標,中國將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 全世界已經發射了10個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按計劃將于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可能成為唯一有在軌空間站的國家。 “如果將空間站建設比作接力賽,俄羅斯是第一棒,國際空間站是第二棒,中國空間站是第三棒。這一棒我們不能丟,否則人類在近地空間常態化駐留的進程就中斷了。”張育林說,許多國家已表達了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強烈愿望。“我們將通過空間站的合作,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敞開胸懷、擁抱合作的同時,張育林說,中國空間站建設也將更好地支持民用航天和太空產業化發展,從過去以科學探索為主向太空產業化發展,大力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通過空間站和載人航天,為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以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為目標的世界載人航天,目前正處于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上,即將進入‘后空間站’時代。”張育林說,“站在未來載人航天發展的新起點上,我們一定要把握機遇,規劃好、建設好中國的空間站,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下一輪超越近地空間的任務中具備后發優勢。在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過程中,我們要努力領跑‘后空間站時代’。” |
相關閱讀:
- [ 03-05][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圖說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
- [ 03-05]中國兩會將為世界帶來新能量
- [ 03-04]【老外談】印度專家:中國兩會將為世界經濟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和思路
- [ 03-04]【老外談】西班牙學者:中國兩會將對全球治理產生更大影響
- [ 03-04]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兩會 期待中國引擎繼續發力
- [ 03-04]今年兩會看什么?海外媒體這樣說
- [ 03-04]兩會一圖|習近平的“兩會時間”是如何安排的?
- [ 03-04]3月4日兩會日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