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經濟全球影響力更強了(熱點聚焦) 引領 徐 駿作(新華社發) 近日,美國新聞雜志《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了其統計的2017年“最佳國家”排名,其中,與經濟相關的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影響力”連續兩年超越美國,并獲得10分的滿分;在“最佳創業國家”中,中國排名全球第二。對此,專家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的全球影響力正不斷增強,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而這種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單純的排名上,更體現在中國經濟活力的持續迸發、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及其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的信心與動能。 表現向好世界受益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為世界注入了信心。奧地利《新聞報》網站3月8日報道稱,2月外貿數據表明,中國對原材料的“饑渴”促使進口增加,并喚起了人們對中國經濟復蘇的希望。據路透社日前報道,中國2月工業活動擴張速度超出預期,國內和出口需求增加,這顯示,在人們擔憂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上升之際,全球經濟重新贏得了動力。 “中國的經濟發展給其他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參贊蘇阿爾加納·布林加努表示,希望5月份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能夠助推全球經濟合作。同時,印尼方面希望能夠繼續深化、拓展經濟領域的良好合作。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近日報道稱,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給澳大利亞注入了很多信心,中國強調6.5%左右的穩定增速,這對于澳收入增長是一個重要的積極信號,特別是澳大宗商品出口將從中受益。 “應該看到,世界經濟依舊未完全走出低迷,且還受到保護主義抬頭、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3.2%,且穩中向好,這對世界是巨大利好。可以說,中國是全球經濟當之無愧的‘穩定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市場發展備受關注 看到貢獻的同時,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及其巨大影響力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印度時報》網站日前報道稱,總部設在倫敦的品牌金融公司銀行業500強報告顯示,中國各家銀行的品牌價值占全球500強銀行總價值的24%,首次超過美國銀行,成為全球領導者。此外,據法新社日前報道,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發布年度報告,去年中國重新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市場,這是中國第6次登上榜首。 事實上,隨著中國市場影響力的增強,國際機構也開始加快向中國拋來“橄欖枝”。以中國債券市場為例,近期,中國債市接連被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花旗3月7日表示,將中國在岸債券納入新興市場及區域政府債券指數。就在幾天前,彭博公司剛剛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 此外,創新成為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市場發展的另一大焦點。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3月8日報道,歐洲專利局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企業在歐洲遞交的專利申請增加近25%,達7150項。中國手機制造商華為在企業創新排名中居于第二,而現在距該企業躋身十大創新企業不過兩年。歐洲專利局局長伯努瓦·巴蒂斯泰利分析說:“這些要素反映出中國經濟的演變——中國經濟逐漸國際化和多元化,并變得更具創新性。” 經濟預期繼續看好 當前,中國經濟全球影響力顯著增強,這基于中國經濟扎實的基礎。張立群指出,就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經濟顯然具有更強的抗沖擊能力,特別是在經濟活力、成長力及宏觀調控力方面,中國經濟優勢突出。而且,隨著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規范性的提升,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將會進一步得到鞏固。 近日,繼此前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等陸續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后,又有國際組織和機構上調中國經濟預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月7日發布報告稱,上調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預計中國經濟2017年將增長6.5%,2018年為6.3%。高盛3月10日表示,看好中國經濟,上調中國2017年GDP增長預期至6.6%。 而對于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聞發言人格里·賴斯日前表示,考慮到中國當前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IMF認為中國今年有望實現6.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 |
相關閱讀:
- [ 03-13]泰國佳麗奪下全球最大變性人選美比賽后冠
- [ 03-10]中情局入侵全球智能裝備 俄外長稱將認真評估處理
- [ 03-10]英國亞洲問題專家:中國將引領全球化深入發展
- [ 03-10]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近半自中國 因家庭負擔減輕?
- [ 03-09]維基解密爆CIA監聽全球智能設備,美國雙重標準遭俄媒譴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