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2017: 專家建言 增值稅先征后返、繼續提高減免額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這兩條政策一出,振奮了不少中小微企業。 十堰百年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經理劉語算了一筆賬:2016年預計利潤總額達37萬元,即使企業職工人數、資產總額均符合條件,也不能享受減免稅優惠,只好按基本稅率25%全額繳納企業所得稅9萬多元。“2017年新政實施后,以預計可實現所得額50萬元算,僅繳納企業所得稅5萬元,最高可減免稅7.5萬元。”劉語說。 作為中小微企業中的科技企業,對于新政的減負更是感觸深刻。杭州無人駕駛技術創業企業好好開車科技有限公司CEO何崇中說,高科技“雙創”企業投入主要是在人工費用上,人力成本占企業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2017年新政后,按公司研發經費3000萬元計算,可比之前的老政策減少約187.5萬元的所得稅。 雖然小微企業面臨的政策環境逐漸明朗,但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依舊任重道遠。對此,兩會代表和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共謀小微企業減負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金羚集團董事長潘皓炫表示優惠政策的接連出臺讓許多企業家有了盼頭,但很政策出臺后的落實問題依然值得關注。潘皓炫建議對小微企業的認定標準應該統一,使政策能夠普惠;對符合優惠政策扶持的小微企業實施增值稅先征收后返還的政策,既規范企業納稅行為,又使到下游企業可獲得進項抵扣。 全國人大代表蔣秋桃則認為,對于小微企業應采取區別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的稅收優惠措施要與經濟內外環境進行研究,重新出臺新的政策文件。”蔣秋桃建議,新出臺的文件中根據小微企業的免稅年限、免征營業額、地區差別、產業水平、就業人數等內容進一步細化和差別化。 同時,她指出要提高小微企業稅收減免額度,將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減免政策中的月度銷售額由2萬至3萬元提高到2萬至5萬元來免征增值稅。“如果按純利潤10%計算,月度營業額2-3萬元的企業按照現在經濟發展水平很難養活一個人,顯然額度太低,需要上調。”她說。 在這點上持相同建議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小微企業是就業導向,稅收減免政策中的月度銷售額至少應該提高到5萬元。”張連起表示,對小微企業的降費減稅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財稅改革要做到有溫度、能感知。 “我國的稅收制度確實也需要不斷地完善,按照我們目前的規劃,2020年要實現稅收法定。”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發言人傅瑩表示,全國人大最近在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著眼于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 |
相關閱讀:
- [ 03-13]部長通道頻吹暖風 中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 [ 03-13]部長通道頻吹政策暖風 中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 [ 03-08]厲以寧回應中國經濟“探底拐點說”:不合國情
- [ 03-07]孫明波代表:中國經濟“質”存高遠
- [ 03-06]從政府工作報告聆聽中國經濟春天的腳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