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同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共商國是全紀實
2017-03-15 07:43:07??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帶著人民的心聲,走到人民中去。 細心的人們總結出一些規律。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代表團審議后,總會選擇其中一些省份再做實地考察調研。 2013年,總書記來到遼寧代表團,就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問題與代表們深入交換意見。同年8月,他前往大連、沈陽等地,深入了解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發展情況。 2014年,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著重強調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不久,他便來到上海自貿試驗區,走進企業、園區、科研基地調查研究,為上海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科學發展先行者指明方向。 2015年,總書記在參加吉林代表團審議時,詳細詢問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關心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進展。4個月后,他“如約”來到長白山下,在田間地頭同干部群眾共商改革發展大計;之后農歷春節前,他又出現在井岡山的貧困村,給老區人民送去新春祝福。75歲的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村民彭水生見到總書記,激動地豎起大拇指說:“你呀,不錯咧!”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參加黑龍江、青海代表團審議。同年5月和8月,他先后來到黑龍江、青海兩省考察。大興安嶺林場、赫哲族鄉村、易地扶貧搬遷點、三江源生態保護……總書記帶著在全國兩會上關注的問題、了解的情況,走村入戶,察民情、問民意。 習近平總書記用心傾聽人民呼聲,用真情回應人民關切,用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 在今年的會議上,許多代表不約而同向總書記發出邀請:希望總書記到他們的家鄉看一看,給他們更多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說:“大家的‘請柬’我都收下了,有機會一定去。” 始終不渝的人民情懷 駱云蓮代表也給總書記帶來了幾張照片,是蘆山地震災后重建的新面貌。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看到照片上新建的學校、漂亮的住宅小樓、青龍場村村口矗立著刻有“永遠跟黨走”5個大字的感恩石,總書記說:“非常高興,浴火重生!” 2013年4月,四川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習近平總書記親赴災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很多人一定記得那幅感人至深的畫面——蘆山縣體育館安置點帳篷內,一個一歲多的孩子,總書記用手捧著他的小臉蛋,輕輕親吻。 這個小孩名叫駱俊誠,如今已經5歲半了。看著照片中小家伙在蘆山縣幼兒園快樂地生活,總書記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始終處于最高的位置。 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從來都是最深的牽掛。 每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同代表、委員交流最多的就是脫貧攻堅、就是人民福祉。 2013年,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關心生活困難群眾,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014年,在貴州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2015年,在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2016年,在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今年,在四川代表團、新疆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 ——堅持精準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 ——扶貧先扶智,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 ——絕不能搞數字脫貧; ——脫貧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 這些膾炙人口的“扶貧金句”,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代表、委員的交流中講出來的。 民族地區發展,總書記更是念茲在茲。 2015年,在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都利用參加審議討論的機會,同少數民族代表委員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同他們一起謀劃民族團結進步的大文章。 2014年3月4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上,委員們踴躍發言。 總書記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同委員們展開討論。他暢談了對堅持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意見,也希望少數民族界委員們加強調查研究,為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發揮參謀助手和決策咨詢作用。 人們記得,4年多前,總書記在西藏代表團要求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堅定不移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確保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人們記得,在貴州代表團,王菁代表在發言結束時,動情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紅》。總書記稱贊她唱得好,并請她向鄉親們轉達良好的祝愿和問候,祝鄉親們生活“好花紅”。 人們記得,在江西代表團,總書記見到身著民族服裝的蘭念瑛,準確說出了“你是畬族”。“農家樂辦起來了嗎?”“高速公路通到你們那里了吧?”總書記牽掛著他們的生產生活。 人們還記得,在黑龍江代表團,赫哲族代表劉蕾告訴總書記,他們現在的生活就像《烏蘇里船歌》中唱的那樣,走上了幸福路。總書記說,這首歌早就耳熟能詳,歌中描繪的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和睦團結的美好景象。 一枝一葉總關情。 今年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說,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涼山州“懸崖村”的報道,特別是看著村民們的出行狀態,感到很揪心。了解到當地建了新的鐵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 一“揪”一“松”之間,總書記對人民群眾那份深沉的關愛自然流露。 點點滴滴,情真意切。 “農牧民現在生孩子都到醫院去嗎?”“村里都有保健室嗎?”“青海有的地方面積很大,農牧民看病怎么解決?”習近平總書記曾提給娘毛先代表一連串問題,讓這位來自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的醫生直呼“緊張得不得了”。 當年,同畢生忠代表充分交流,深入了解鄉親們生產生活的變化。畢生忠高興地對總書記說:“我們那里的老百姓把你喜歡得不得了!” “緊張得不得了”“喜歡得不得了”,代表委員同總書記的真誠交流,凝聚成共商國是的熱情,在億萬人民心間共鳴。 |
相關閱讀:
- [ 03-14]創造無愧于偉大時代的業績——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
- [ 03-13]商國是話家常 習近平的“新疆記憶”讓多民族一家親代代傳
- [ 03-13]習近平談脫貧軍令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 [ 03-13]“兩會內外習近平”之六:三大關鍵詞發出強軍最強音
- [ 03-13]走向科技興軍的燦爛春天 ——習近平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