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到2017:習近平總書記重托下的上海“精氣神”
2017-03-15 19:44:47? ?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蔡秀明 陳暉 |
分享到:
|
【站位與胸懷】 不做盆景栽苗圃 一滴水惟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地區發展,亦復如是。 “上海要統籌考慮國際發展趨勢要求我們干什么、國家戰略需要我們干什么、自身發展最需要突破什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多次強調,謀劃上海工作要有更大視野、始終把握大勢,規劃上海發展要把準定位、始終把中央指示要求作為貫穿一切的工作主線。“凡是有利于國家利益、大局發展的工作,我們要毫不遲疑地做,堅持不懈地抓;凡是中央確定的戰略謀劃、布局和任務,我們要主動承接、積極參與、自我加壓;凡是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事,我們要勇于率先探索、真抓實干。” 始終依照中央要求,始終圍繞國家戰略,始終服務全國大局——這是上海所有工作的基本站位,也是一直遵循的樸素原則。 作為兩大國家戰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自然成為重中之重。 去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希望上海堅持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堅,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同時他強調,創新發展理念首要的是創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上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半年后,上海自貿區交出了“三年答卷”。是年年底,總書記對上海自貿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稱“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進展,一批重要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總體上實現了初衷”。科創中心建設亦在穩步推進。“四梁八柱”目前已經初見雛形;神舟飛天、深海探摸、世界最強激光脈沖輸出,這些讓世界矚目的中國科學大事件中,也都閃爍著上海科學家的身影、凝聚著科創中心建設的智慧。 無論是自貿區“總體實現初衷”,還是提升科創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胸懷全局、牢記初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自貿區是國家試驗田,不是地方自留地;是制度創新高地,不是政策優惠洼地;是苗圃,不是盆景——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原則,一年來被反復強調。100多項改革創新成果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復制推廣;建國以來第一張外商投資領域的負面清單、中國首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首家合資道路運輸公司、首家獨資醫療機構等等上百個“第一”,都佐證著自貿區作為“試驗田”的作用。但上海明白,這遠不是終點。 去年底的這次重要指示中,總書記提出新要求:上海要在深入總結評估的基礎上,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把握基本定位,強化使命擔當,繼續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當好標桿,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研究明確下一階段的重點目標任務,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爭取得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年年初,上海就明確,將進一步強化改革措施的系統集成,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探索新的制度創新,努力建設開放與創新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努力建立開放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并進行必要的壓力測試;要全面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政府再造區;更好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努力構建推動企業“走出去”的更高平臺;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努力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孵化器”。 科創中心建設同樣時不我待。奮力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旨在提升上海科創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已被列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激光、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同時,上海還在積極跟蹤中央部署,主動對接,爭取讓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方案盡快在張江落地。 而將破解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列為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任務,更旨在以“先行者”的擔當,推動發展動能的轉換。上海已經明確: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核心任務展開,思想認識、政策措施、制度安排都要對標核心任務糾正現在的偏差。每個部門都要梳理自己的工作,看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導向,是否符合中央對上海的要求。 |
相關閱讀:
- [ 03-15]上海首推共享單車團體標準 規范化時代到來
- [ 03-15]上海:機場、迪士尼內餐廳將“同城同價”
- [ 03-15]上海浦東:十年打造“樞紐型”婦聯組織
- [ 03-14]德國去年專利數創紀錄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將釋商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