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警方采集犯罪嫌疑人血樣。周爾博 攝 22年前,浙江省寧波市綠洲珠寶行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持槍搶劫殺人案,兩名值班保安被槍殺,約11公斤白金、黃金飾品被搶,當時價值160余萬元。此后,紹興市越城區、諸暨市相繼發生搶劫殺人未遂案。4起案件經痕跡物證比對后確認為同一人所為,浙江省公安廳對案件進行并案偵查。2004年,此系列案被公安部列為掛牌督辦案件。 3月29日14時21分,這起地跨浙江寧波、紹興的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犯罪嫌疑人徐某在諸暨市暨陽街道下坊門新村的某棋牌室內落網,這起時隔22年的驚天“懸案”終于告破。 今天下午,浙江省公安廳在諸暨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部督辦的寧波、紹興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偵破工作情況,首度披露案件偵破細節。 “這是浙江公安歷史上,公安部督辦未破的第一大案,6任公安廳長,經歷22年,在浙江公安鍥而不舍的堅持和努力下,今天,終于讓我們等到了這個期待已久的時刻,向全社會,特別是受害人和家屬,有了一份交待。”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隊長、專案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俞流江在發布會上感慨萬分。 蒙面大盜13年作案4起 1995年12月6日凌晨,綠洲珠寶行發生一起特大持槍搶劫殺人案,一蒙面大盜劫走重約11公斤的黃、白金飾品。 當年的綠洲珠寶行位于寧波市海曙區中山東路178號,是一排六層樓房,地處寧波市區最繁華地段。 據警方調查,這名珠寶大盜具有豐富的反偵查能力,他借助外墻電纜線和空調外掛機,爬到珠寶行六樓總機房內,再沿電梯井道下滑至一樓營業大廳。 遇到兩名正在巡邏的保安后,迅速將他們制服,并捆綁手腳。隨后,他用工具撬開大廳內4只保險箱,劫走價值160余萬元的黃、白金飾品,并在逃走前用手槍將兩名保安打死。 警方趕到時,現場遺留著一副自制消聲器、一根自制四節撬棍、一把骨柄匕首和一捆軍用背包繩、一副橡膠絕緣手套。 上世紀90年代初的寧波,珠寶店屈指可數,綠洲珠寶行又開在繁華的市中心,且嫌疑人顯示出極度的兇殘與冷靜,這一切都使此案成為當時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話題。 案發后,警方全力開展偵查工作,但出于技術手段等種種原因,此案久偵未破,也成為寧波人共同的“在喉之鯁”。 在綠洲珠寶行搶劫殺人案發生后的幾年內,紹興也先后發生3起搶劫案。 1998年4月7日凌晨1時許,紹興市越城區供銷大廈發生一起持槍搶劫殺人案件。嫌疑人蒙面進入大廈內,在二樓商場珠寶柜附近與大廈保安人員相遇,向保安開槍后逃離現場。 2004年1月22日凌晨2時30分許,嫌疑人竄入諸暨市第一百貨商店內,在二樓與值班人員相遇,先后用尖刀和五四式手槍刺傷、擊傷值班人員,之后逃離現場。 2007年11月6日21時05分,嫌疑人竄至諸暨市暨陽街道艮塔路浙江嘉瑞珠寶諸暨連鎖店欲實施電擊殺人,未遂后逃離現場。 這3起案件,嫌疑人雖均未搶得任何財物,但在紹興地區引起很大反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遭到巨大挑戰。 警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偵破,4起案件經痕跡物證比對后,確認為同一人所為。浙江省公安廳對案件串并偵查,這一系列案件被公安部掛牌督辦。 從1995年至2007年,13年里,嫌疑人先后作案4起,警方始終鍥而不舍地追查,懸賞也從開始的20萬元增至50萬元,但嫌疑人的蹤跡卻仍舊難以被確認。 專案組堅持22年不懈追兇 1995年,第一起案件發生后,浙江省公安廳就成立專案指揮部。歷任廳領導對偵破工作高度關心關注,在全省范圍內抽調精干警力,全力支持開展專案偵查。 同時,專案指揮部也多次在媒體上公布案情,動員群眾積極舉報,擴大線索來源,并對群眾舉報的重點人員逐一進行核查。 “1995年案發后,我在寧波呆了半年;2004年,在諸暨呆了一年。”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痕跡高工馬繼雄說。 紹興市公安局刑偵專家周賢人在2004年諸暨案發后,在諸暨呆了6年。“后來,案件偵破工作一直沒有進展,其他工作也很多,2009年5月撤離。”他不無遺憾。 全國著名痕跡專家、寧波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原副支隊長葉信隆,在生病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此案,以此為一生遺憾。 這起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浙江公安僅案卷就整理了400多卷,有一個專門的案卷資料室和一個物證室。 在22年里,專案組民警的足跡遍布除西藏、臺灣之外的全部省市區,行程數十萬公里,檢驗比對各類痕跡物證1200多萬份,查詢信息數據上億條。 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廳廳長徐加愛到任浙江以來,對這起積案的偵破工作高度關注,專門前往專案指揮部看望專案組人員并聽取偵查工作進展匯報,副廳長黎偉挺多次召集人員專題研究案件偵查工作。 整個案件的偵破工作得到了公安部的大力支持。2017年2月28日,公安部刑偵局組織全國14名刑偵專家專程到諸暨進行會診指導,為破案提供了強力的技術支撐。 夯實基礎工作縮小范圍 從2010年開始,寧波市公安局在重新梳理案件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將前期調查的海量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全部輸入公安信息系統進行碰撞比對。 與此同時,向社會發布公告廣泛征集線索,對群眾提供的遍及全國各地的2160余條線索逐一進行跟進落實,其間,還組織專門力量遠赴云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對重點線索一一予以查證排除。 2016年11月23日起,寧波公安機關根據省廳組織部署,對余姚、海曙、慈溪等地公安機關進行全警動員,全力以赴調查4起案件的相關物證和人員排查,并組成信息、偵查、視頻、技術等四個工作組,累計分析人員信息75000余人次,對篩選出的1600余名重點人員逐一調查甄別,并建立一人一檔。 其中,余姚公安機關組織的60名警力,圍繞系列案涉及的所有視頻監控進行篩選、復看,全力挖掘視頻資料潛力,累計查看視頻1500余千兆,記錄信息16000余條。 這些工作,為數據碰撞、大數據分析提供了信息支持,為偵查破案縮小了工作范圍。 在案件具體偵破過程中,紹興市公安機關全力推進各項專案偵查工作,積極拓展信息數據采集途徑,根據4案前期偵查工作和物證查證工作情況,按照刻畫嫌疑人具備的條件,對重點行業人員、重點區域居民開展信息集中采集。同時,強化現有案件資料匯總分析,對千余份案卷資料、數千兆視頻資料進行電子歸檔,組織精干警力再次進行研判分析。 紹興警方還堅持以現場涉案物證為突破口,重點針對越城“1998·4·7”供銷大廈搶劫殺人案現場提取的痕跡物證,以及在諸暨“2007·11·06”搶劫殺人案現場遺留物上提取的生物檢材進行系統性、全方位核查比對。 歷時19年的偵破歷程中,小到每一份生物檢材的提取比對,大到每一個重點偵查群體的調查,在大海撈針般的追查中,不少刑警帶著遺憾退休了、調離了,但紹興刑偵堅守不放,迎難而上,成功縮小了偵查范圍。 痕跡物證獲關鍵性突破 2016年11月23日,是本案偵破工作的一個重要轉承點,浙江省公安廳抽調廳相關警種及寧波、紹興兩地骨干力量組成新的偵查團隊,對該系列案件發起新一輪攻堅沖刺。 專案指揮部駐點諸暨,分成生物檢材突破組、視頻突破組、重點人群排查突破組、數據建模分析突破組等六個偵查組,多措并舉開展工作,各組長均由刑偵總隊領導擔任。 為使整個專案偵查工作高效有序并取得實效,專案指揮部明確了“統一指揮、條塊結合、分工負責、定期會商、信息共享”的20字工作原則。 新團隊積極探索偵破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立足大數據偵查思維,從4起案件現場,特別是涉案物證的相關性入手,對各類證據資料進行補充分析研判。 據了解,成立之后僅4個多月的時間,專案組成員就對1200多千兆的視頻資料進行重新匯總分析,對多渠道收集的1393萬多份指紋進行比對,對新采集的3萬多份生物檢材進行檢驗鑒定,對1萬多名重點人員重新進行排查篩選。 專案指揮部根據前期工作的全面評估,成功刻畫了嫌疑人的相關條件,進一步縮小了偵查范圍。 比如除了男性及年齡身高等要素外,專案指揮部還明確了嫌疑人具有機械加工技能、曾經到過中緬邊境地區、在案發地有落腳點或關系人、2005年后未曾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過等條件。抓獲后,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和專案組刻畫的條件基本符合。 3月27日,專案指揮部相關成員攜帶現場提取到的犯罪嫌疑人生物檢材赴公安部刑偵局、二所,會同專家組進行專門工作。 3月29日中午,經專家會診,由紹興公安提取的痕跡物證比對成功,專案組發現籍貫臺州臨海、目前居住在諸暨市暨陽街道的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驚心動魄的現場抓捕 3月29日下午,浙江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專案總指揮黎偉挺坐鎮專案指揮部指揮,在常務副總指揮俞流江組織下,抽調省公安廳、紹興市公安局、寧波市公安局、諸暨市公安局精干警力開展抓捕行動。 因案情復雜,犯罪嫌疑人有高度危險性,抓捕人員兵分三路向嫌疑人住處出發。 當第一組人員剛到指定地點,第二組力量在半路的時候,徐某駕駛車輛離開了住處。 為了不打草驚蛇,指揮部立即調整抓捕方案,第一組人員繼續跟蹤犯罪嫌疑人,其他兩組人馬調整路線。最終在諸暨市暨陽街道下坊門新村的某棋牌室形成合圍之勢。 14時20分,綜合分析現場情況后,刑偵總隊俞流江總隊長認為時機成熟,給抓捕組下達了行動指令。 14時21分,犯罪嫌疑人徐某落網。通過對徐某生物檢材的進一步核對,專案組確認他就是寧波、紹興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犯罪嫌疑人。 |
相關閱讀:
- [ 03-30]嫌犯隱身22年終落網 浙江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偵破
- [ 03-23]上杭公安偵破系列盜竊案破案10多起
- [ 03-22]廣東警方偵破地下錢莊案件 涉案金額達460余億元
- [ 03-15]莆田荔城警方偵破敲詐勒索案:一場網絡合謀的“鬧劇”
- [ 03-12]實習期連撞四車棄車逃逸 案件被長汀警方偵破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