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理念成共識—— 以人民為中心 2016年秋天,浙江、杭州成為世界焦點。迎接八方來賓的,是這樣一方樂土—— “浙”里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16年,全省生產總值46485億元、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7237元和22866元,增長8.1%和8.2%; “浙”里是美麗中國的鮮活樣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新一輪“811”美麗浙江建設等行動讓這里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城鄉更美麗; “浙”里是平安中國的先行樣本。2016年,全省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9.1%和7.8%,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22.6%,公眾總體安全感持續上升…… 這些成就源自于人民的期盼。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是平安建設不變的導向。 以民生促民安,浙江省堅持每年落實民生實事,精準扶貧脫貧,以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社會事業創新發展。2004年至2016年,全省財政民生投入年均增幅達10.6%。在國內率先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2016年,全省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鄉鎮以下得到妥善解決。 深化平安建設,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13年來,浙江創新了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綜治進民企、“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等一批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特色經驗。這些“楓橋經驗”升級版使浙江省的平安基礎堅如磐石。 13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始終把平安浙江建設作為群眾工作大舞臺,突出需求導向、滿意導向,堅持“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說了算”,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連續13年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達到96.43%。 一項原則成關鍵—— 推進依法治理 2006年,又是一個春天,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作出法治浙江建設戰略決策。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法治為平安建設起到引領和保障作用。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是平安浙江建設重要抓手。依法解決信訪問題、突發事件、服務管理市場經濟是全國普遍面臨的三大難題,浙江都有了可行可信的解答。 突發事件尤其考驗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浙江省早在2006年就建立健全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五項機制;2008年以來,“三色”預警機制已成為一種有效維穩工作機制;全省普遍建立的社會應急聯動工作體系則解決了突發事件處置中責任不清等問題。 在蘇村山體滑坡搶險救援等突發事件面前,浙江省的應急處置能力經受住了考驗。 推進治安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監管法治化,成為平安浙江建設的“試金石”。在護航G20杭州峰會期間,浙江省把推行和落實“實名制”作為屏蔽風險、消除隱患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寄遞、瓶裝燃氣銷售、手機、出租房、農家樂(民宿)、長途客運購票等6大重點行業和領域“實名制”落地落細,消除了一大批公共安全隱患。 打造公正執法司法樣板,成為平安浙江建設的“磨刀石”。浙江省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堅持執法司法為民,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2013年,浙江省制定出臺了33項防止冤假錯案制度,著力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 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這一源自于嘉興桐鄉的基層探索如今在浙江基層社會治理中普遍推行。其中,村規民約發揮了大作用。2015年,浙江省組織推動全省28000多個行政村、3300多個社區全面開展制訂修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工作,完成率達100%。 隨著法治浙江建設不斷深化和公共法律服務全面覆蓋,“依法辦事”成為浙江人的自覺選擇。
|
相關閱讀:
- [ 03-30]【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點睛實體經濟|“全域旅游”擦亮貴州新興經濟底色
- [ 03-30]【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一片桃園“三重收益”,“小目標”即將實現
- [ 03-30][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南川土地治理:讓荒地廢地煥發新生
- [ 03-30]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
- [ 03-30]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強國建設(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