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中長期調控措施正在醞釀 房地產業有望實現軟著陸
2017-04-19 21:52:55?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面對部分一二線城市樓市出現的局部泡沫,部分市場人士產生了可能蘊藏危機的擔憂。房地產行業是目前多個部門聯手防控風險的重點領域之一。專家分析,一系列長短相濟的政策措施將陸續出臺,短期內以“限”為主的調控不會放松;中長期看,土地制度改革、特大城市治理、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建設等措施將陸續出臺,房地產業將實現軟著陸。 加杠桿帶來風險 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認為,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是頭號重點金融風險。與債券市場過度加杠桿、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理財業務高杠桿等金融風險相比,目前應優先著力防控房地產泡沫風險。 歷史經驗顯示,房地產泡沫破裂將嚴重損害實體經濟。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逢“7”魔咒顯示了金融風險集中釋放對實體經濟的負面沖擊,如1987年美國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 就中國的情況而言,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去年三季度以來,實體經濟企穩跡象初顯,后續能否持續尚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房地產泡沫持續吹大,則不僅僅是金融層面的風險,還可能引發整個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的風險:實體經濟的成本進一步上升,金融體系資金被進一步分流,對經濟發展極為不利。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不利于經濟結構轉型,對制造業、小企業等領域的信貸產生擠出效應。同時,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增長過快將帶來很多風險。 盡管目前居民部門的杠桿水平整體不高,但2016年以來杠桿水平的快速上升帶來較大隱患。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表示,從房貸增量來看,當前居民部門債務率快速攀升難以持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數據顯示,近兩年居民部門加杠桿迅速,僅2016年其杠桿率就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就規模而言,2016年居民部門債務比上一年增加了6萬多億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晶指出,居民部門如此迅速加杠桿面臨較大風險。盡管以居民部門債務與GDP相比,中國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但考慮到居民部門凈財富僅占全社會凈財富的40%-50%,遠低于發達經濟體70%-90%的水平,因此從居民債務占居民凈財富的比重來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水平非常高。 此外,其他一些隱性的杠桿值得警惕。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首付貸、假按揭等變相加大了杠桿,可能導致后續出現一些風險。盡管不會觸發系統性風險,但仍需警惕風險外溢。 在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看來,本輪房價上漲源于貨幣增速創新高,但如果未來金融去杠桿持續,銀行同業融資增長趨緩,房貸利率上升壓縮房貸需求,那么今年以銀行總負債為代表的廣義貨幣增速大概率將高位回落,房地產泡沫將難以維系。 警惕風險傳導 對于樓市泡沫風險,監管部門早已察覺。4月7日,銀監會強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牢牢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分類調控、因城施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禁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嚴厲打擊“首付貸”等行為,切實抑制熱點城市房地產泡沫。 一位央行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道出了監管部門的擔心:去年某些商業銀行的新增貸款中的70%甚至百分之百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與商業銀行的資金端存在較嚴重的期限錯配,帶來巨大的風險隱患。一旦市場流動性緊張或房地產價格下滑,則風險會蔓延至金融系統。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增量資金來源受限的情況下,今年房地產行業可能面臨資金壓力,行業內部的整合不可避免。在此過程中,部分負債率較高的中小房企可能面臨一定的風險。 監管部門采取多種措施遏制樓市杠桿率的快速攀升。 |
相關閱讀:
- [ 04-19]一季度北京房地產供給下降明顯 預計上半年房價保持平穩
- [ 04-17]十位專家詳解2017年中國經濟開局三大焦點
- [ 04-17]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今公布 有望迎來“開門紅”
- [ 04-15]雄安新區臨時黨委、籌委會發布打擊炒房炒地政策
- [ 04-15]福州房地產市場整規:一房產中介被暫停網簽資格
- [ 04-14]保定滿城區房產調控升級 當地戶籍2套及以上停售
- [ 04-14]杭州樓市調控再出重拳 這次要嚴打中介違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