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網信工作座談會參會、發言專家,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CEO 姚宏宇 在去年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對網信事業發展提出期望,表明了對網信事業的高定位,對自主發展核心技術體系的大決心,以及對網信人才的深深期許。同時也指明了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大方向,為我國網信事業的發展吹響了集結號。 推動網信事業發展,保障我國的網信安全,需要有技術作為保障。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在全球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加快轉變的時期,國與國之間在核心技術上的競爭也愈加激烈。掌握核心技術對保障國家安全,加快經濟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關鍵作用。 一方面,核心技術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之一,雖然我國近年來在信息應用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我國核心技術發展起步較晚,發展滯后的問題依然明顯。代表國家核心信息化能力的的關鍵處理芯片和核心基礎軟件方面,還主要依賴于國外的產品。棱鏡門等事件時刻警醒著我們,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信息競爭中就沒有安全可言,就會受到對手的擠壓,甚至是扼殺。 另一方面,核心技術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催化劑。當前我們現在已經處在一場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產業革命的前期,而中國經濟在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也到達了產業結構必須升級換代的一個分水嶺。這種情況下,把握核心技術并進行創新和持續發展,才能幫助我們掌控產業變革的主動權,并憑借自己在技術上的優勢獲得產業鏈上的控制地位和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充分掌握和應用核心信息技術可以進一步強化技術應用,創新服務模式,發展和培育新的產業形態和新的增長點,推進信息化和工業的深度融合,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 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科研和經濟不能搞成“兩張皮”,要著力推進核心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這充分表明了國家對發展的自主核心技術體系的決心之大,愿意為核心技術的發展“聚資源、給市場”。 所謂“聚資源”,一方面是“匯聚資源”,核心技術體系發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工,需要匯聚巨大的人力、資本、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面是“聚焦資源”,我國每年投入在核心技術研發上的資金不算少,但比較分散,通常在某個方向的投入會被分散到幾百個項目點上,分到每個點上的資金和資源都很少,難以達到先前的預期。因此要找準要點,進行重點“聚焦”。 在“給市場”方面,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是人口大國,應用市場龐大,有足夠的空間供我們培育自主核心技術體系。但在核心技術相對落后的情況下,我們還存在競爭力不足的掣肘。總書記提出的“經過一定范圍論證,該用的就要用”,正說明了國家愿意給我們一點時間,給我們一點耐心,愿意提供一個相對穩定不受干擾的發展空間,供我們發展核心技術。只有將我們的核心技術在國家提供的土壤中發展完善之后,才能具備更好的競爭力,才能夠拿到世界上與國外先進產品進行比拼。 網信事業的發展,關鍵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人才。在講話中,總書記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說明了總書記對網信人才的期許之深。人才的匯聚要不拘一格,國內、國外要并舉,華人和外籍人士也要并舉,只要是優秀人才,都可以為我所用。同時,人才的使用也要不拘一格,發展核心技術體系,人才在精不在眾,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核心技術思想,技術理論,可能只在于少數怪才、奇才的奇思妙想,如果能把這些精英型的奇才、怪才用好,就能夠讓我們的核心技術發展事半功倍。我們在用人才的同時,也要“惜人才”,要讓人才有充足的歸屬感、成就感、和獲得感,不但要從國家層面上建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還要從企業和個人的角度出發,解決人才在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以及工作上的發展問題,為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營造寬松環境,提供廣闊平臺。 這一年,我國眾多企業紛紛吹響了網信事業發展的沖鋒號,在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果,“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在全球運算速度排名中連續6年奪魁,量子保密通信取得重大突破等等。這一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做到了真正的自主研發、安全可控,特別是云計算、大數據領域的核心技術,已同發達國家保持同步,并在有些關鍵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實現網絡強國的目標任重道遠,我們必須要腳踏實地,奮發圖強,盡快在更多的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為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的發展以及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
相關閱讀:
- [ 10-16]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
- [ 10-13]軍報:護好網絡命門 最好的方法是“用上中國芯”
- [ 10-11]依靠開放創新,破解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安全發展難題
- [ 10-11]順勢、應時、識變——習近平部署建設網絡強國
- [ 08-27]新能源汽車補貼將轉向核心技術 或將面臨新洗牌
- [ 08-03]中國互聯網到底怎么發展?習近平的答案是……
- [ 06-30]韓成功開發5G核心技術 大幅縮短傳輸服務等待時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