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創新闖新路:從科研院所到百億元產業園 15年前,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只是個收入不到1億元的國家級甲級科研設計院所,經過狠抓創新和硅基新材料研制,實現了向全國綜合型領軍企業的成功嬗變,成立了凱盛集團。2016年,凱盛集團收入突破160億元。 研究院依靠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僅激活了本體產業,還投資建設了國家級玻璃新材料科技產業園,吸引了一大批主攻電子顯示玻璃的上下游企業集聚。中國玻璃行業在國際上邁入“領跑”階段,迎來巨大市場。 入駐產業園的中航三鑫太陽能光電玻璃有限公司,是當前國內品種最全、質量領先、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光伏玻璃生產企業之一。普通玻璃的透光率約為80%,這家公司生產的光伏玻璃產品透光率高達94%以上,去年銷售收入增長35%。 記者了解,這里生產的ITO導電膜玻璃占全球約25%的市場份額,光伏玻璃占全球70%以上市場份額。 依托核心技術優勢,蚌埠市近年建立了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基地產值年均增長25%,去年產值突破400億元,預計2020年突破1000億元。 人才、技術匯聚:激發創新效應 為鼓勵創新,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建立了首席科學家和首席研究員制度,每個科學家帶領一個科研團隊攻關,形成了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研發體系。課題成果實現產業化,加之期權和股權的激勵,5年內設計院人才總量增長2.5倍。 截至目前,已經構建了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玻璃節能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吸引了包括中組部“千人計劃”在內的一批高科技人才。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美籍華裔徐根保博士,目前擔任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專家。 蚌埠市還在高校院所、科技園區、孵化器、重點企業中設立國家創新驛站蚌埠基層站點22家,常年征集企業技術需求和高校科研院所優秀科技成果,為雙方合作搭建便捷高效的通道,大大提高了技術轉移成功率。 人才與技術的加速集聚,令創新在共享下產生乘法效應。如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研發提供的生產線自動化方案,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中航三鑫太陽能光電玻璃有限公司人員由1400多人減至700人,人均產值超百萬元。 |
相關閱讀:
- [ 04-28]科技部:2020年我國生物技術產業GDP比重將超4%
- [ 04-28]評論:文創產品光有文化還不夠
- [ 04-27]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園區建設和招商投資“比翼齊飛”
- [ 04-26]福州市體育工作會議召開 明確我市體育工作將實施“四大提升工程”
- [ 04-26]多家企業在福州簽約 助力大數據產業發展
- [ 04-24]稀土限量標準取消給茶產業帶來積極影響
- [ 04-24]中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為期不遠 土地成困擾企業難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