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拉開帷幕。作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廣西近年來以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臺階,一年一份答卷,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這其中,廣西“走出去”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書寫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1.牽手“一帶一路” 桂企海外展雄風
近日,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文萊達魯薩蘭資產管理公司組建合資公司正式接管文萊摩拉港集裝箱碼頭的運營。這是北部灣港務集團繼2014年入股馬來西亞關丹港之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的又一成果,這也標志著“文萊-廣西經濟走廊”的旗艦項目順利落地。
與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共同運營集裝箱碼頭,入股馬來西亞關丹港,接管文萊摩拉港集裝箱碼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還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升港口管理和運營水平,取得良好效果。“beibu已成為摩拉港當地人口語,在當地已取得很好口碑。”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周小溪說。
不僅如此,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北部灣港務集團完成關丹港40%股權收購,開通了欽州港至關丹港的直航航線,帶動關丹港實現吞吐量及營業收入翻番。
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的成功“走出去”,是廣西企業搶抓“一帶一路”新機遇,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的一個樣板。據統計,2016年,廣西備案或核準境外投資企業66家(含機構和增資),協議投資總額16.33億美元,中方協議投資額15.7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實際對外投資完成8.95億美元,同比增長50.4%。其中,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占65%以上,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占54%以上。目前,廣西企業在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5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投資。
近期中國-老撾鐵路、中泰鐵路相繼啟動,成批量的柳工設備均在啟動儀式現場高調亮相,乘著建設“一帶一路”的東風,廣西柳工集團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柳工集團目前已在135個國家擁有400多家海外經銷商,10個海外子公司,7個海外配件中心,兩家海外制造工廠。”柳工集團董事長曾光安說,從南美的亞馬遜河到北美的油氣田,從非洲腹地到北歐的森林,從中東的沙漠到西伯利亞的曠野,都有勤勞的柳工人的身影。
除了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廣西民營企業也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成為“走出去”的中堅力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調查顯示,廣西民企在亞洲、北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均有投資,遍及4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數占比達83.6%。
有關專家指出,廣西“走出去”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正不斷增強,從原來單純的進出口貿易,發展到投資、合資、跨國并購、對外承包工程、組成戰略聯盟等多種形式,投資領域也拓展到金融、港口運營、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
2.境外建園區 參與國際產能合作
計劃于今年8月投產的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制造基地,前期基建項目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一大批廣西企業就已漂洋過海跟隨而至。
近期,上汽通用五菱年產15萬輛整車能力的印尼制造基地,吸引了包括廣西汽車集團、柳州雙英股份、柳州雙飛汽配、南寧燎旺車燈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廣西汽配企業入駐,帶動效應日益顯現。
近年來,廣西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以東盟和非洲市場為重點,借助中馬“兩國雙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等多種國際產能合作平臺,企業“走出去”步伐蹄疾步穩,實現了廣西汽車、工程機械、鋼材、有色金屬、陶瓷、食品等一批優勢產能輸出,農業、礦業、制造業、服務業和對外承包工程“五位一體”走出去格局基本形成。
處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馬中關丹產業園和中馬欽州產業園“兩國雙園”合作,一開始就以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區為己任,開辟了新時期國際經貿合作的新模式。目前,馬中關丹產業園的350萬噸鋼鐵項目已被列入我國國際產能合作重點項目庫,是少數幾個列入該項目庫的地方項目;廣西鋁加工、陶瓷等優勢產能項目也紛紛“借船出海”,搶駐關丹園區。
加快布局境外經貿園區和重點項目,為企業“走出去”構筑平臺和跳板,是我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舉措。去年以來,我區大力開展境外園區提升行動,由廣西農墾集團承建的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正式納入國家級境外合作區行列,享受國家級境外合作區資金政策支持。在廣西農墾集團多年海外深耕市場的努力下,如今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成為中國與印尼的礦業合作、制造業合作的典范。此外,廣西承建的兩個國家級對外援助中心——中國-埃塞俄比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和中·柬農業促進中心推進順利,構筑起廣西企業參與農業國際合作的窗口與平臺。
與此同時,廣西省級境外園區建設實現重點突破,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制造基地、中國-東盟跨境物流園區、榮冠毛里塔尼亞漁業基地等擬建省級境外園區布局基本形成,今年將有望完成2-3個省級境外園區掛牌。
自治區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深入實施境外園區升級行動,對自治區級境外園區類企業給予資金政策上的傾斜,同時支持廣西農墾、廣西北港集團、廣西柳工等企業的境外園區轉型升級,新建一批園區。”
3.防風險促融通 護航企業“走出去”
4月19日,為貫徹落實國家稅務總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總體要求,更好服務“走出去”企業,自治區國稅局、地稅局聯合對廣西建工集團第一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和廣西新港灣工程有限公司開展專項走訪及服務。
走訪中,稅務部門認真聽取了企業在喀麥隆、加納、斯里蘭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及承包工程的具體情況,了解企業“走出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解答了企業在境外投資過程中遇到的跨境勞務處理、所在國稅收優惠、境外稅收抵免等相關涉稅問題。
完善政府與企業溝通機制,加強走出去企業涉稅風險提醒,建設海外風險保障平臺……近兩年來,我區相關職能部門協同發力,為企業“走出去”鋪路搭橋,特別是在增強信息共享、項目推介、風險防范以及綜合服務等方面,形成服務合力,幫助企業提升海外競爭優勢。
當前,自治區商務廳、財政廳、發改委、中國信保南寧營管部四部門聯合共建廣西“走出去”風險保障平臺,其核心是為廣西“走出去”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對外工程承包提供風險管理、融資增信、信息咨詢、人員培訓等服務,引導企業利用政策性保險工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
自治區商務廳合作處負責人介紹,“在風險保障平臺的基礎上,我們大力推動‘先投保+后貸款’以及成立擔保平臺進行擔保的融資模式,為境外園區建設及入園項目建設做好融資服務工作。”據悉,為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自治區政府新增3000萬元海外風險保障資金,專項用于海外項目投保的保費補助及平臺建設,助力桂企“走出去”。
“走出去”還需扶上馬送一程
兆 揚
抓住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的機遇,近年來廣西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步伐越邁越大,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規模逐年擴大,勢頭喜人。但隨著“走出去”企業的增多,一些困難與問題也愈加凸顯出來,成為企業跨出國門的“攔路虎”。
政策信息溝通渠道不暢,是“走出去”企業感覺到的普遍“痛點”。企業要走出去投資,缺乏對相關國的權威有效信息獲取渠道,導致企業不敢“走出去”,或者產生對外投資預期偏差。因此,亟需由政府主導建立“走出去”信息服務綜合平臺,對重點投資地區產業政策、稅收優惠、風險研判等信息建立數據庫,強化對信息的綜合分析與運用,提升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能力。
企業“走出去”遇到的一大障礙是融資與信用擔保問題。由于廣西“走出去”企業的規模和實力總體上仍然較弱,對外投資項目普遍規模小、產業層次較低,加之中國本土銀行在全球的網絡尚未形成,導致企業在境外融資較為困難。為此,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大力發展“政銀保”融資平臺,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引導金融資本重點向“走出去”企業傾斜,同時強化對企業風險防控的指導。
一些企業國際經營經驗不足,國際化人才缺乏,存在管理上“水土不服”、對市場反應滯后等現象;有的企業對政治和政策風險防范措施欠缺,抗風險能力薄弱;品牌國際化程度較低,創新能力不強等,都綁住了了企業“走出去”的腳步。相關職能部門要從海外風險防控、市場開拓、信息渠道暢通、資金保障等方面多管齊下,為企業“走出去”扶上馬送一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