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京5月6日消息(江蘇臺記者 何山)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南京市民徐女士在出售住房時遇到了麻煩事,特地向媒體求助,今年83歲的老伴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意識不清、不能準確表達個人意愿,因此沒法簽字同意賣房,而房產證上只有老伴一個人的名字,這種狀況下,不少房產中介謝絕了代售的委托。 “2015年,沒想到老爺子癡呆一天天變重,有時候清醒有時候不清醒,大便小便全在床上,照顧困難。”今年76歲的徐女士,提起自己的老伴兒,顯得憂心忡忡。她說,兩年前他的老伴兒身體還好,老兩口就沒急著討論遺產繼承的事情,誰知這兩年老伴的阿爾茨海默病癥狀越來越嚴重,作為產權人沒法簽字,導致徐女士現在賣房遇到了難題,不少房屋中介謝絕了他們的賣房委托。 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名下所有的房屋如何上市交易呢?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南京市房產交易中心交易備案窗口,工作人員介紹,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三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相關患者因為病情有所不同,究竟徐女士的老伴能否辨認自己的行為,能否對房產交易簽字負責,房管部門需要患者出具無民事行為能力鑒定書進行判定。 如何獲得這份無民事行為能力鑒定書呢?作為南京市唯一的法定鑒定機構,南京市腦科醫院司法鑒定所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翁婷介紹,患者的家屬需要到法院提請民事訴訟,請法院委托司法鑒定所對患者進行鑒定。“一般是送到民庭,民庭再委托鑒定處,鑒定處委托我們這邊進行鑒定,我們會盡快做,最后是法院來認定他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南京市腦科醫院司法鑒定所提供的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就有1300多位南京戶籍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經法院訴訟后到所里進行鑒定,平均每天約有3位。翁婷介紹這些患者鑒定的原因,大多是在失去民事行為能力后,進行名下房產交易、銀行卡提現時遇到了困難。“老人工資、銀行卡、房產買賣等,老年癡呆的家屬到銀行說沒有老人授權不給提錢的,這些情況都有。” 現在,對于徐女士而言,解決賣房難題的唯一方式就是提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訴訟,由法院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無民事行為能力鑒定書之后,徐女士作為患者的指定代理人就可以到房產交易部門順利辦理房屋交易。而南京市腦科醫院司法鑒定所翁婷也坦言,訴訟雖然有效,但畢竟耗時耗力,一般從起訴到判決要耗時一至三個月時間,訴訟費加鑒定費也要花近萬元。在老齡化加速發展的今天,失去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數量也在快速增加,作為家屬,在關愛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幫助他們提早規劃名下資產,這點也越來越重要。 翁婷建議,有需要的家庭可以協助老人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立下遺囑,然后到公證處公證。 |
相關閱讀:
- [ 04-30]樓價上漲致一房二賣頻發 賣房人毀約手段五花八門
- [ 04-26]南京市房管局約談開發商 炒賣房號將移交公安查處
- [ 04-18]賣房送女留學卻嫁老外 父母崩潰:我們老了誰照顧
- [ 04-07]離婚單身后能不能再購房 產權證還沒辦出可否賣房
- [ 03-29]“賣房扭虧”見證傳統實體經濟之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