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題:二維碼“西游記”——海絲路上的貨幣傳奇 新華社記者張偉 宋代,海上貿易空前繁榮,中國銅錢大量外流。其中的一枚,如今“落戶”文萊的央行展廳,上有“宋元通寶”4個字,表明它為北宋開國錢幣,而文萊人給它的標注是“文萊人曾經使用的中國貨幣”,顯示了當時中國貨幣在海上貿易中的“硬通貨”地位。 今天,在印度德里的街頭巷尾,二維碼隨處可見,手機掃碼支付已是常見動作。這種從中國借鑒的技術正推動著印度在移動支付領域的高速發展,“印度版支付寶”Paytm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支付電子錢包。特別是,當印度政府去年出臺“廢鈔令”之后,二維碼支付技術更是在印度廣為普及。 由古及今,海上絲綢之路既是一條貿易之路,也是一條貨幣之路。從古代老銅錢到現代二維碼,貨幣作為財富和價值的載體,跨越了上千年的歷史時空,折射出的是國與國之間、商人與商人之間、乃至于每一個互動個體之間的信用和信任,這份互信演繹出海絲路上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 一枚漂洋過海的銅錢 宋代歷史上曾出現一種奇怪的貨幣現象:朝廷大量鑄錢,每年鑄錢量數倍乃至數十倍于漢唐,但市面上卻不斷發生“錢荒”。最嚴重時,“臺城(今浙江臺州)一日之間,忽覺無一文小錢在市行用”。 造成“錢荒”的一大原因在于,銅錢外流嚴重。彼時,宋錢鑄造工藝先進、質量穩定,經由海上貿易等渠道流入周邊國家后,便成為當地流通貨幣。出現在文萊貨幣展上的那枚“宋元通寶”銅錢,便是當年這段歷史的見證。 貨幣,從來就不只是交易通貨,也承載著技術與文化。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特有的鑄幣技術和貨幣文化向外輻射。為此,貨幣史學家彭信威曾把中國古代貨幣文化比作“一種發光體”,“它的光芒照耀了周圍的世界”。 在泰國,至今貨幣單位還是“銖”,這源自中國漢朝以來的五銖錢。在越南,自10世紀鑄造的“太平興寶”到20世紀的鑄錢“保大通寶”,都使用中國漢字。 如果說銅錢的影響還主要限于東南亞地區,那么,古代中國在紙幣發明和使用上的探索更具有世界意義。 13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歐洲貨幣經濟最發達的威尼斯來到元大都,見到了“大汗的紙幣”,大為驚嘆。一張張本身不具有太大價值的桑皮紙不僅在全國通行,還用于同龐大的外國商隊交易。 經海上絲綢之路回到威尼斯后,馬可·波羅把紙幣這一概念帶給歐洲。又過了三個多世紀,歐洲最早的紙幣在瑞典發行。上世紀20年代,英格蘭銀行在倫敦市中心一個小花園內,種下一小片桑樹林,向數百年前的中國紙幣先驅者致敬。 一場解開難題的旅行 時光流轉,伴隨“一帶一路”,馬可·波羅這段傳奇故事有了新的演繹,而故事主角變成了印度電子錢包Paytm創始人維賈伊·謝卡爾·沙瑪。 2016年上半年,沙瑪多次從印度飛到中國杭州,只為解決公司發展遇到的一個難題。那時,已經獲得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注資的沙瑪躊躇滿志,準備大力發展線下移動支付業務,但公司董事會擔心,這需要大量的掃碼機,前期投入不菲,存在風險。 沙瑪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看到,小商販們根本用不到掃碼機,只用一張紙把二維碼打印出來,人們通過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完成線下支付。而在此之前,包括Paytm員工在內的很多印度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二維碼,印度國內更是從未引入過這種神秘的方形密碼圖。 二維碼就像一把神奇鑰匙,幫助沙瑪一下子解開難題,打開移動支付市場的大門。如今,二維碼移動支付技術在印度得到廣泛應用:人們可以用手機打三輪摩的,在餐館買單,在加油站加油,在小攤上買東西…… 在印度德里,二維碼的普及程度已經不遜于中國,一些地方還有著印度自己的特色。比如,很多印度人喜歡看電影,宣傳海報上會印有二維碼,人們直接掃描,就能訂票支付。 巧合的是,在杭州之行后不久,沙瑪的公司迎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印度總理莫迪2016年11月突然宣布廢除大額紙幣,以打擊腐敗和黑錢交易。他還呼吁印度年輕人教會父母、鄰居,甚至街頭賣菜的小商販使用無現金交易。 廢鈔令出臺后,Paytm實現了井噴式增長。截至今年4月,Paytm用戶數已經從2015年的2000多萬增加到2.2億,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按照沙瑪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億,約占印度總人口的38%。 被印度媒體稱為“印度馬云”的沙瑪近日在杭州與記者見面時,直言從中國取到“真經”。他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在廢鈔令出臺之前,Paytm已經在技術、資金、人才和推廣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這才能夠抓住機會,實現快速發展。 一次突破傳統的發展 來自中國的二維碼移動支付技術,帶給印度的不只是支付方式的改變,更深遠影響著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從政府稅收到金融改革,從反腐反洗錢到脫貧減貧。 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資深總監郟航說,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出于反腐、反洗錢的需要,都希望減少現金流動,讓更多的錢進入可被追蹤的電子支付體系。 然而,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傳統金融機構的覆蓋面往往很小,普通人獲得金融服務的成本非常高。以印度為例,2016年,印度人口約13億,但只有3億多張銀行借記卡、2300萬張信用卡。許多印度人,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印度人,甚至從未去過銀行。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發展中國家希望直接進入移動支付時代,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此,很多人開始把目光投向在移動支付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中國。 沙瑪最近到加拿大的時候,曾向當地金融機構和銀行的負責人講述了移動金融技術如何改變中國,這些人簡直“驚掉了下巴”,一直追問“這是真的嗎”。 “很多年前,人們都說中國在學習硅谷的經驗,乃至拷貝硅谷的技術,但現在,硅谷在向中國學習,學習中國先進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沙瑪說。 2015年,以螞蟻金服和Paytm為代表的中印移動支付企業展開戰略合作。按照螞蟻金服中方人員的說法,印度在移動支付領域一直發展緩慢的原因在于技術薄弱,缺乏積累,產品和功能升級很容易遇到瓶頸。以風險控制為例,Paytm當時只有一個不到10人的風控團隊,而且基本上采用純手動的操作方式。之后,螞蟻金服通過“技術出海”的模式,向Paytm提供了先進的風控技術和實戰經驗,這也為Paytm日后實現用戶數量飆升打下了基礎。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中,很多發展中國家像印度一樣,在移動支付上有著相同的需求。從中國借鑒的二維碼移動支付技術在印度獲得成功,只是一段傳奇的序曲。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更多國家已經或即將引進這一技術,現代版貨幣傳奇的大幕正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徐徐拉開。(參與記者薛飛、周盛平、劉紅霞) |
相關閱讀:
- [ 04-27]日本央行維持貨幣寬松政策 罕見稱經濟形勢擴張
- [ 04-18]歐元是沒有靈魂沒有人民的貨幣——“德國之聲”記者張丹紅專訪
- [ 03-30]韓國銀行將采取安全措施 應對貨幣市場動蕩
- [ 03-16]日本央行決定維持貨幣寬松政策
- [ 02-20]發達國家“貨幣冷戰”暗流涌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