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帶一路鋪進沿線民眾心中——寫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之際
2017-05-14 07:30:3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房小奇 |
分享到:
|
中歐班列自2011年3月開行以來,目前已累計開行3000多列,成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的骨干通道。圖為4月15日,X8024次中歐班列從浙江義烏西站徐徐開出。人民日報記者史家民攝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3000多列,國內開行城市已達27個,覆蓋21個省區市,到達歐洲11個國家的28個城市,到2020年將達到年開行5000列左右。 在“一帶一路”沿線,每周4200個航班,從空中把通向43個沿線國家的蜿蜒絲路變成了“熱線”;40項重大能源合作項目漂洋過海,燃起了光明也燃起了希望;油氣管網、輸電走廊、能源通道、衛星通信,構成全方位、立體化的互聯互通網絡,把40多億人聯結成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一系列“超出預期”的進展和成效,為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斷提供了最好注解。 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魚市,漁民的臉上掛滿笑容:“自從中國公司來了以后,我們的生活徹底變了樣。” 這里是中巴“一帶一路”合作的旗艦項目。“按照當前的建設速度,瓜達爾港面貌每隔3個月就會發生一次重大變化。”瓜達爾港自由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耀宗介紹。當地人笑稱,要成為“巴基斯坦的雄安”。 在哈薩克斯坦,當地村民用羊頭招待參與油氣管道建設的中國工人,“因為羊頭是獻給最尊貴的客人的”。 哈薩克斯坦南線天然氣管道于近日全線完工,這個由中哈兩國合資建設的項目,將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哈西部與人口眾多的南部相連,哈近半數人口將告別無天然氣可用、只能燒煤的歷史。納扎爾巴耶夫總統說:“我們再也不用求其他人供應天然氣了”。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以東約25公里中白工業園入口處,矗立著一塊巨石,“巨石”就是工業園的名字,寓意“將中白工業園打造成奠定中白合作的友好巨石”。 工業園占地91.5平方公里,接近明斯克市面積的1/3,這也是中國在海外建設的最大工業園區。“中國公司為我們提供了機遇,在‘巨石’工作我很驕傲”。中白工業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娜塔莎說。 “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 “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中國以令人信服的行動和成果,粉碎了那些所謂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論調。 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賈韋德說,當代世界需要在信任、包容的基礎上展開改革,“一帶一路”倡議為創造新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提供了機遇。 不少外國政要和學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體現的是新型國際關系的倫理原則,秉持的是“正和博弈”即“合作博弈”理念,摒棄的是“零和博弈”思維。這是中國對全球治理的重大貢獻。 柬埔寨吳哥窟,中國政府派出的古跡保護工作隊正在加緊施工,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局對中國專家豎起大拇指: “好極了”。目前周薩神殿修復工作完工驗收,茶膠寺修復工作已近尾聲,將于2018年交付柬方。 “我的父輩碰上了改革開放,我們這代則遇到了‘一帶一路’。”在白俄羅斯創業的南京小伙邢亮,事業愛情雙豐收,與當地姑娘阿納斯塔西亞相戀結婚,今年2月,他們的漂亮女兒剛剛出生。 吉爾吉斯斯坦姑娘阿依達喜歡中國文化,她用漢語表達“想去北京看看”。眼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在悄然興起中文熱,僅吉爾吉斯斯坦就有6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數千名大學生學習漢語。 曾經,回響于無垠戈壁上的陣陣駝鈴、高張于蒼茫碧海上的點點云帆,見證了人類對互聯互通的不懈追求;如今,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形成立體互聯網絡,“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在時空間和人們心靈間不斷延伸。 搭乘中國“快車”,共享發展紅利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綠白相間的輕軌列車穿梭在林立的高樓間。由中國企業建設并運營的城市輕軌,讓這座“非洲屋脊”上的城市增添了現代化氣息。 “非常現代化,非常舒適!”特意來體驗輕軌的烏干達軍官古蒂表示,“有了中國幫助建造的輕軌,這里才有了大城市的樣子。”深圳地鐵集團埃塞俄比亞公司總經理王偉說,以前,由于缺乏公共交通,到了晚上8時,整座城市就啟動睡眠模式。現在輕軌運營到晚上10時,商店、餐館延時營業,城市夜間熱鬧非凡。 “在中國時我常坐火車出行。我常常想,如果我們國家有這樣的火車就好了。”肯尼亞姑娘莎瓏曾在山東師范大學學習漢語,她做夢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成為火車司機。如今,她將和同伴愛麗絲一起成為肯尼亞第一批女火車司機。 被肯尼亞人稱為“世紀鐵路”的蒙內鐵路,把印度洋沿岸明珠蒙巴薩和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連在了一起。這條由中國路橋集團承建的鐵路,是肯尼亞獨立百年來建設的首條鐵路,它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目前鐵路已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預計今年6月開始試運行。 在中馬友誼大橋施工現場,來自中國的建設者揮汗如雨。大橋于2015年12月30日開工,預計2018年8月20日竣工,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0%。 |
相關閱讀:
- [ 05-13]攜手起航,共贏絲路:中國準備好了!
- [ 05-13]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一帶一路”奏響綠色發展大合唱
- [ 05-13]古特雷斯:“一帶一路”有助于推動全球化平衡、包容、和諧發展
- [ 05-13][獨家V觀]領航“一帶一路”
- [ 05-13]加拿大政商界人士:加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乏抓手
- [ 05-13]“一帶一路”將豐富沿線國家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 [ 05-13]【老外談】哥倫比亞記者:“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的新典范
- [ 05-13]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合作共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