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記者 公秀華)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昨天(1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方面取得的進展。據了解,目前中國已經和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30多個沿線及其他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有關文件,一批重大項目也相繼落地。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介紹,近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動產能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建立了廣泛的合作機制。目前,中國已經和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30多個沿線及其他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有關文件,把產能合作納入機制化軌道。 一批重大項目也陸續落地,中國高鐵、核電“走出去”的第一單都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寧吉喆說:“2013至2016年,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合作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家,總產值超過500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過1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8萬個。” 中國還發揮政策性、開發性和商業性金融的作用,推動各類金融機構采取多種方式支持產能合作項目,為企業開展產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撐。此外,中國不斷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和規范化水平,督促企業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為企業開展產能和投資合作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寧吉喆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方與53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雙邊投資協定,與54個沿線國家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并且積極商簽標準化合作協議、簽證便利化協議等各類合作文件,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這些產能合作不僅在增加就業、提高稅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還有力推動東道國工業化進程并促進相關產業的升級。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不是僅限于中低端產業,而是將我國產業優勢和資金優勢與所在國的需求有效地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 辛國斌表示:“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高鐵、電力裝備、工程機械、電子信息制造業,包括我們的船舶,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個新名片。這些優勢企業‘走出去’,帶動了沿線國家產業升級和工業化的整體進程,受到沿線國家歡迎。 寧吉喆透露,未來五年,中國的對外投資能夠達到每年1200億到1300億美元,其中相當多會落在“一帶一路”沿線。 |
相關閱讀:
- [ 05-14]“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
- [ 05-14]“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忙碌的身影
- [ 05-14]“一帶一路”建設碩果初現 中歐班列連接歐洲29個城市
- [ 05-14]從修路架橋到輸出技術 “上海元素”融入“一帶一路”
- [ 05-14]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1000列同比增長158%
- [ 05-14]辛識平:“一帶一路”,撬動夢想的支點
- [ 05-14]把一帶一路鋪進沿線民眾心中——寫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之際
- [ 05-14]世界的期盼 共同的愿景——國際社會熱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