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科學真相的激論 作為實名發聲的帶頭人,魏文勝表示,“除了指證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復”之外,對中國學界聲譽的擔憂,也更加促使他在自己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時間來質疑韓春雨的論文。 近年來,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投入了大批資金,創建了一些無與倫比的科研設施,同時,眾多頂尖中國科研院校也在不停地闖入各種世界最佳排行榜。2016年6月,英國《自然》雜志刊載中國科研系列文章,并評選出了十位“中國科學之星”,評價他們,“提升著中國在全球科學界的地位”。 在中國科學聲譽度不斷提高的同時,大量的科研不端,造假行為卻是當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魏文勝表示,“這些行為對國內的學術界的聲譽是有很壞影響的。造假成本太低,并且沒有處理動作,對中國整體聲譽度是有巨大打擊的”。 隨后,中國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以及發表韓春雨論文的《自然 生物技術》雜志分別刊載文章,均表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復。 作為當事人的韓春雨認為,“科學界的人,用科學的方法質疑,這是我能夠接受的。我去提交調查報告”。 當下,科學界的主要質疑問題之一是“NgAgo”是否能編輯基因組。魏文勝等科學家認為,“做科學的話都是拿證據說話,他的實驗室無法重復韓春雨的論文結果”。 韓春雨對質疑內容也表示認同,但他強調:“科學是有條件的可重復,使用的生物材料其實是很重要的”。 對于大多數實驗室無法重復的原因,韓春雨認為,“有可能是因為大規模的,大范圍的細胞污染”。這個觀點也是從“質疑”開始之后他所一直堅持的。 但魏文勝等科學家卻表示,“細胞的污染是做這個行業的一個很基本的一個訓練,只有韓老師實驗室能夠做出來,這個是非常違反常理的。” 在對待這個問題時,韓春雨稱,“他們認為的污染都是已經鑒定出來的,但是如果是一種未知的污染呢”。 韓春雨所說的“未知的細胞污染”問題,他認為,如果有人詢問他是可以被解決的。但并沒有人專門來問過這個問題。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大力稱,“我們都嘗試過了。再去問的話,我不覺得他會有更關鍵問題的解答”。 魏文勝教授則認為,“作為一個方法學文章,就是我告訴你從頭到尾里面有多少步驟,你在發表之前就要重復非常多次,證明它是一個不僅僅是有效率,而且是可被反復重復的這樣一個方法”。 而面對這些說法,韓春雨稱,“科學的問題是需要在實驗室探討和解決的,我有一些辦法可以減輕污染,讓編輯能夠顯現出來。對于NgAgo的影響來說,可能只有我知道”。 等待真相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刊登了《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的通稿。文中稱,“諾維信公司對進一步開發NgAgo基因編輯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新產品的開發有濃厚興趣”。 總部位于丹麥的諾維信公司在聲明中寫道,“我們已經測試了該項技術,看到了其可能有用的一些跡象,但目前仍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 《自然?生物技術》也在之后發表聲明稱,“期刊獲得了韓春雨提供的“與NgAgo系統可重復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面對這起事件,眾多科學家也表示,韓春雨的事情一定需要在學術范圍內有一個明確的結果。也有科學家認為,如果韓春雨這件事情本身沒有涉及到數據造假,從科學本身,它是需要耐心,需要時間的。 同時,科學家們也更多地期待這起事件可以給中國科學界帶來改變。 如何把監管的機制能夠建立起來,如何讓大家更多地關注到中國的科技體制,怎么樣更合理;中國的科技資源,怎么樣分配更合理,在更良性的軌道上,更快地,更好地發展,這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科學的真相是需要進行時間驗證,需要通過規范的科學程序進行解決的。在中國基礎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讓中國的科學更嚴謹,更規范化,探尋相應地解決措施是當下重要的議題。如何通過每一起科學事件,探明科學的意義,是我們應該更加深入思考和探討的重大課題。 2017年5月9日,《自然 生物技術》雜志發布聲明 韓春雨論文的調查還在繼續中。 目前,韓春雨正在對導致論文結果無法重復的原因進行實驗研究。 |
相關閱讀:
- [ 01-13]韓春雨,不妨多給他一點耐心
- [ 11-18]誰來給韓春雨事件畫上句號?
- [ 10-30]《自然·生物技術》:仍在調查韓春雨論文爭議
- [ 10-14]河北科大回應爭議:已有機構運用韓春雨技術實現基因編輯
- [ 10-14]中科院院士談“韓春雨事件”:監管部門應盡快調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