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周代禮制,同姓不通婚 孔子:因昭公躺槍 春秋晚期的魯昭公干了件糗事:從吳國娶了一位夫人。國君娶夫人不是很正常嗎?這事糗就糗在魯、吳為同姓之國,按周代禮制,同姓不能通婚。 所以這件事讓很多人為難。首先魯昭公就很為難,怎么稱呼這位夫人呢?春秋時代,國君夫人的稱號一般是所生長之國名加她的本姓,那么,這位夫人依禮應當稱為吳姬。如果把姬字叫出來,那不就等于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國君娶了同姓人家的女子嗎?于是為了隱諱,只好改稱為“吳孟子”。 要知道,姓與氏產生的時間和條件不同,其社會職能也不一樣:姓是決定能否通婚的依據,即同姓不能結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即平民無氏,只有貴族才有氏。我國自古也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說法,大意是如果近親結婚,可能導致后代不繁盛。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縣委黨校研究員鄭承志以屈氏與熊氏為例介紹,二者同出羋姓,兩大家族千百年來秉承不通婚之習俗。秭歸江南民國年間所修《屈氏宗譜》記述年代約500年,入譜屈氏夫妻1000對,屈、熊二姓通婚者僅5對,平均每100年、每200對夫妻中才有1對“熊屈通婚”。三峽工程移民秭歸共遷出熊、屈二姓人口1300人,加上異姓配偶為813戶,通婚者僅12對。 然而,魯昭公是明知故犯,只是不好明說。沒想到這件事居然讓孔子也躺槍。 孔子周游列國到了陳國。陳國有個官員陳司敗問孔子:“昭公知禮嗎?”孔子說:“知禮。”孔子走后,陳司敗就把孔子的學生巫馬期請進來,說:“聽說君子無偏私,君子也偏私嗎?昭公從吳國娶的女子和他同姓,只好叫她吳孟子。如果說昭公知禮,那誰不知禮呢?” 其實,對于知禮不知禮,孔子心里明白得很。但別人問到自己的國君,他絕不會批評國君的不對,這叫為君者諱。巫馬期把陳司敗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啊。如果有了過失,人們就會知道。” 后來,這件事還讓魯國史官為難。按說國君娶夫人是大事,應該載于《春秋》,就像桓公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齊”。但是魯昭公娶吳孟子,我們現在已經不能從《春秋》看到,或許史官根本就沒記下來。等到魯哀公十二年,昭公夫人去世,史官也只是含混地記了一句:“孟子卒。”不書姓,不稱夫人,不言葬小君。 |
相關閱讀:
- [ 05-28]福州各地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活動
- [ 05-28]龍舟競渡迎端午
- [ 05-28]端午——濃濃詩情
- [ 05-28]【網絡中國節】追憶端午風俗 醞釀中華精神鄉愁
- [ 05-28]【網絡中國節】釋放傳統文化魅力讓端午棕香情也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