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打擊非法行醫專項領導小組組織省、市、區三級打非辦在永登縣開展打擊非法行醫聯合專項行動。此次行動旨在依法嚴厲打擊、堅決取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黑診所”,打擊無任何行醫資格的游醫、假醫生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行醫活動。 不可否認,個體診所在緩解大中醫院門診壓力、病床壓力及發揮醫學專長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使醫療資源配置更趨合理化,提高了診治效率,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發揮著積極作用。尤其是在各區縣,人們有點小病不用再前往醫院花時間排隊掛號等待看病,節約了看病成本和時間,個體診所和醫療機構的市場作用日益凸顯。但是,個體診所尤其農村診所卻魚目混雜,良莠不齊,有些診所甚至在沒有取得相應資質的情況下,違法進行診療活動;而有些診所盡管取得了相應資質,但是卻什么患者都敢接診,什么病癥都敢治療,超范圍經營行為明顯。甚至有些沒有從醫資格的人冒充“神醫”欺騙患者。試想,一個沒有行醫資格的醫生,一所沒有行醫資質的衛生機構,其非法行醫無非就是為了從患者身上斂財,又怎么會對患者的安全負責呢? 可為什么不斷取締,“重拳打壓”下的非法行醫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為什么一些老百姓明知非法行醫不安全,卻“偏向虎山行”?非法行醫屢禁不絕,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民眾健康觀念不強,不善于分辨么?筆者認為,有需求就有市場。首先,小門診收費低廉,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數是低收入階層,低收入階層迫切需要收費低廉的醫療機構;其次是方便就近看病,不必為了一點小毛病東奔西走;再次,小診所檢查項目少,和大醫院一進去就是全套檢查相比無疑省事不少,在這種現狀下“黑診所”便有了生存的土壤。 但是,非法行醫絕非小問題,事關患者的切身利益甚至生命安全,也干擾著整個社會的行醫秩序,打擊非法行醫是管理部門及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必須早發現,早處理。要徹底鏟除非法行醫,必須要下重拳猛藥、標本兼治,一方面要通過多部門聯合,實現常態化治理。比如堅決把好“入口關”,從嚴審核從醫人員資格,并開展經常性巡查,讓非法行醫者無處藏身、露頭就打;對造成醫療事故的,嚴肅追究法律責任。同時,還可以發動群眾舉報,形成全社會抵制非法行醫、打擊“黑診所”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從民眾的現實需求入手,不斷完善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通過降低醫療費用,提供醫療保障等手段,為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周到、低價的醫療服務。筆者相信,只要從根本上鏟除黑診所生存的土壤,非法行醫自然會遭到淘汰,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終究會靠有序的就醫環境來保障。 作者 李沛珂 |
相關閱讀:
- [ 05-05]2歲幼童小診所打針后喪命 診所已確定非法行醫
- [ 01-08]美容院成非法行醫“重災區” 如何斬斷“毀容”黑手
- [ 12-01]江蘇一鄉村醫生非法行醫 致2歲兒童身亡
- [ 07-12]北京45家黑診所非法行醫被取締 全部藏匿于城鄉接合部
- [ 03-18]“三無”人員大膽非法行醫 微整形成“危整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