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改革深水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必須抓緊抓好的一件大事。浙江省在做好改革“加減法”的基礎上,更要做好發展的“健身操”,打好組合拳,努力補短板,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浙江探索出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提交了一份“浙江答卷”。 破與立 補齊短板厚植優勢 以“三去一降一補”為核心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是為了促進生產力更好地發展。浙江一邊大力發展新動能,一邊積極修復舊動能,有破有立,一系列組合拳更是招招擊中要害,促使浙江這個先發的東部省份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始終保持發展的澎湃動力。 破立之間是一道復雜的加減題:去年,浙江省淘汰改造2000家企業落后產能,整治3萬家臟亂差小作坊;浙江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5年壓減目標任務數已在1年內完成。做減法出清“僵尸企業”,減下去的還有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加上來的又是什么?去年浙江省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2.66萬件、高新技術企業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7654家,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長8%以上。 告別“黑金剛”,變身“綠巨人”。去年10月,省環保集團成立,組建環保集團的是之前剛剛關停半山鋼鐵基地的杭鋼集團,浙江黑色金屬冶煉業的龍頭老大轉身為“環保達人”。 今年,浙江省提出“支持紹興開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之后,《紹興市2017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方案》出臺,明確66項工作任務,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抓手,縱深推進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浙江經濟先發,一些傳統產業曾經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新形勢下,傳統產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紹興的試點就是探索。浙江省已經明確提出提升改造“10+1”傳統產業。 信息經濟已是浙江的優勢產業。作為在全國率先提出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的省份,浙江是公認的“互聯網經濟大省”,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發達,還是全國唯一的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試點省,信息經濟被置于八大萬億產業首位。去年11月,國家網信辦、發改委批復同意浙江省建設全國首個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 互聯網是浙江經濟新基因和社會治理的新手段,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信息經濟是引領經濟新常態的新動能。互聯網給了“天堂硅谷”杭州一個成為黑馬的機會,給了浙江經濟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浙江有信心、有理由打造世界級的科技創新高地。 虛與實 產融結合振興實體 2017年春節前夕舉行的浙商座談會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握手的瞬間被很多人用手機拍了下來,在許多人的朋友圈里“刷屏”。有評論稱,“這一握昭示著,新的一年,虛實相濟的浙江新實體經濟將繼續一往無前、勇立潮頭!” 金融、互聯網等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輔相成,成為浙江經濟的一大特點。在浙江省大力發展的八大萬億產業當中,既有高端裝備制造這樣的制造業門類,也有金融等產業。浙江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地方金融打造集聚平臺,加快創新、打響品牌、做大做強。在金融、互聯網等產業服務下,實體經濟更加富有活力。 “不忘初心,助力小微,做有特色的精品銀行,我們走出了一條發展地方金融的新路子?!?016年12月8日,在銀監會舉行的第63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溫州民商銀行行長侯念東的一番精彩發言,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作為一家年輕的溫州民營銀行,該行立足本土、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經驗和成績受到業界好評。 在溫州,99.5%的企業是民營企業,97%的企業是中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在支持溫州經濟增長、改善經濟結構、促進社會穩定、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也是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金融承擔著重要作用。一年來,浙江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培育新興產業,處置僵尸企業,化解資金鏈、擔保鏈“兩鏈”風險。這既帶給大量企業并購重組、產業整合的機會,也加快了不良資產的處置。 人們還記得,2012年,從溫州開始,全省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出現攀升態勢。無論是溫州還是全省,將風險處置工作的落腳點放在振興實體經濟、精準幫扶企業上,銀監部門則推動建立“擔保圈識別”系統,推動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建設,一系列防控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創新招數,大力推進企業通過降低負債方式去杠桿。 可喜的是,2016年是浙江省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自2012年以來的首次“雙降”,截至2016年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不良貸款余額1776.9億元,比當年年初減少31.59億元;不良貸款率2.17%,比當年年初下降0.19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雙雙下降。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不良貸款余額1756.5億元,比年初減少20.4億元;不良貸款率2.09%,繼續保持下降態勢。這一良好態勢,既是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也是監管部門和銀行業自身努力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取得的成績。 我們還看到,金融也是浙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正在建設中的錢塘江金融港灣加快推進資本集聚,積極服務實體經濟與創新創業,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 質與量 鞏固成果提質增效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浙江大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有質有量,成績有目共睹。 ——積極推進去產能,僅2016年就處置555家“僵尸企業”,淘汰改造2000家企業落后產能,整治3萬家臟亂差小作坊,杭鋼集團轉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省交通集團水運板塊破產重組順利推進。 ——積極推進去庫存,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從2016年初的22.2個月下降至年底的11.7個月,其中住宅從15.8個月下降至7.3個月。 ——積極推進去杠桿,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規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從57.8%下降到56%。 ——積極推進降成本,制定實施企業減負三年行動計劃,直接減輕企業負擔1010億元。 ——積極補齊科技創新、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改革落地等六大短板。 近年來,浙江堅定地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一張藍圖繪到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等重要思想,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不斷提煉經驗,為浙江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浙江省在大力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的基礎上,按照“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標,從與企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逐步實現全覆蓋?!懊髦接谢?,偏向虎山行”。通過“最多跑一次”,浙江倒逼政府公共服務流程再造,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
相關閱讀:
- [ 05-29]彩電業應對市場低迷進行供給側改革 液晶電視拆開賣
- [ 03-22]【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算好生態帳
- [ 02-28]一位全國種糧大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字經"
- [ 09-05]如何真正讀懂習近平G20講話?你需要這三把鑰匙
- [ 03-27]從供給側改革角度看石獅縣域經濟轉型路徑
- [ 03-08]兩會快評:中國官場也須“供給側”改革
- [ 02-23]兩會前瞻:經濟改革攻堅深入 十三五規劃指方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